易巧:一開始是好傳動畫的大牛去找不思凡。大牛是個熱血動畫青年,他陪著一起做了11段動畫,但具體是電影還是什么形式,他們完全沒想過。后來我們主動找他們提出想投資。我們很喜歡他們的風格,也感動于他們對動畫的熱情,覺得這個不做電影太可惜了。
當時也有很多糾結,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順利上映?《大護法》的制作成本不是特別高,1000多萬,但已經可以做到比較好的品質。我們最希望的是把優質的內容送進電影院,如果不行那么再嘗試別的方式。
澎湃新聞:《大護法》是一個講述反抗與覺醒的故事,含有很多暴力元素,還帶點情色。后期推動的阻力不小吧?
易巧:其實也沒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我們把《大護法》做出來的目的不是展現暴力,暴力只是一個表象。現在暴力B級片是全球的風向,《金剛狼》《金剛》這種帶有很多暴力鏡頭的影片也在內地上映了。我覺得這取決于動畫本身的好壞,市場會支持好的內容。
澎湃新聞:《大護法》有個宣傳點在于提醒觀眾本片不適合13歲以下,這讓很多成年觀眾感到“終于有了一部為成人打造的動畫”的激動,但也排除了占國產動畫極大受眾的小朋友們。
易巧:這個項目99%的方向主打成年人,我們沒考慮過賺小朋友的錢。
動畫電影在我看來一直做不起來,是因為大家沒把它們當做電影去看。比如在日本,每年一部的劇場版算是漫畫和劇的附屬品,日本不太會以做一個電影的精力來做劇場版。我覺得真正的電影具有很強的原創精神和文化屬性,這正是我們的動畫電影缺乏的。
國產動畫電影過去不被人認可,不被人討論,那么就從這一代的年輕人開始,一切的認知和口碑的傳播都由年輕人來推動,這是彩條屋的定位。
對于PG-13的解讀,一方面我們的鏡頭確實有些暴力,另一方面出于職業道德的考慮,《大護法》的確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們不追求這部分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