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微擔任導演兼編劇的3D動畫電影《阿唐奇遇》即將于7月21日全國上映。7月16日影片在長沙進行了提前觀影,影片以茶寵為主角,講述了一支茶寵為了變美而發生的一段歷險故事。
有點痞有點賤的“唐伯虎”
《阿唐奇遇》講述了一個不會變色的茶寵阿唐和一個來自未來的神奇機器人小來,攜手踏上尋找未來的歷險旅程的故事。茶寵,多為紫砂或澄泥燒制的陶質小工藝品,是飲茶人用茶水滋養的寵物或是品茗時的把玩之物。
出生于福建福州的王微從小深受“茶寵文化”影響。2012年,他偶然在國外一家古玩店里看到了茶寵,頓生靈感,“有時候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會對一些文化司空見慣,換了一個環境就會特別有感觸。當時我在店里想,如果這些小玩意活過來,會不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于是,這位當時剛剛“退休”的土豆網前CEO在創立自己的新動畫公司之后,便把制作“茶寵”動畫提上了日程。
在創作形態各異的茶寵時,制作團隊搜集了市面上所有能見到的170多種茶寵進行分類歸納,不僅了解每個茶寵的顏色、材質、文化內涵,甚至還學習了燒制過程。王微透露,“一開始主角是那種穿大褲衩拖鞋的休閑感覺,后來想到應該更痞一點,有點賤賤的,自我感覺又很良好,所以就有了現在這個有點像周星馳版唐伯虎的阿唐。”
花了三年設計機器人小來
除了阿唐等茶寵外,片中最亮眼的便是文武全才的球形機器人小來。這個角色最讓王微耗費心力,從開始設計到最終定稿花了近三年時間,“球形其實很難表演,要有表情也要有四肢,我又不希望像變形金剛一樣,很無趣。十幾二十稿之后,靈感突然來了,我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大圓一個小圓疊在一起,結果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小來。”最終,呈現出來的小來非常真實,每個部分的動作都符合運動學原理,比如站立狀態時會不斷晃動保持平衡。王微笑言,他們設計出來的結構非常符合工業原理,“如果感興趣,完全可以把它做出來,不過成本大概要三百萬元人民幣吧。”
影片結尾小來不愿服從指令,自我意識覺醒后陪伴在了阿唐身邊。類似如“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蟲洞穿越”“樹洞百科其實是百度知道”這樣的梗在片中比比皆是,自詡“標準理工男”的王微表示,片中阿唐的茶寵好友、說著成都方言承包一半笑點的金豬就帶著點“自嘲”的感覺,“就是那種自己覺得自己很幽默,其實都是冷笑話,自己覺得自己懂很多,但其實卻很呆的感覺。”看似玩了個“機器人穿越梗”的王微也有著自己的思考:“我們可能有無數的未來,但只有一個現在。未來有無限可能,而我們能夠決定和把握的只有當下。”
堅持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
在目前的國內動畫電影市場上,“合家歡”可以說是比較有票房保證的類型,這一類中進口動畫大多是由國外大公司制作的成熟作品,而國產動畫中票房成績還不錯的大多則是先有熱播電視劇集再制作大電影,如“喜羊羊”“熊出沒”大電影在上映時都已有了深厚的低齡兒童觀眾基礎。而在《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等大熱后,成人向動畫電影也成為了許多動畫人選擇的方向。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從《小門神》到《阿唐奇遇》,王微始終堅持著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制作原創“合家歡”動畫電影。“成人向其實更多是青少年向,我現在40多歲的年紀已經對這類沒什么感覺了。我希望我做的東西是我和我的孩子都喜歡的,也可以一起討論的。”他感慨道,希望兒子說起全家人一起看的動畫電影時不止有皮克斯和迪士尼,“中國有很多發生在身邊、對我們來說挺重要的故事,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這些不應該只能通過國外動畫去感受。”
去年年初上映的《小門神》因在劇情上沒有平衡好對成年和低幼兩類觀眾的“討好設計”,平淡收場。時隔一年,《阿唐奇遇》在劇情設計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從點映現場的反饋來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對此,王微坦言,在制作《小門神》時平均年齡27歲的團隊剛剛形成還沒有磨合好,“大部分人都沒做過電影,做后期時非常痛苦,最后痛苦的情緒傳遞到了電影里,成品有點偏向成人沒太多照顧小朋友。”如今,王微希望新作能夠真正帶給觀眾一段“合家歡”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