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夫納備受爭議的一生遠遠不止創辦了一本暢銷的色情雜志那么簡單。他同樣也被看作是20世紀后半葉最為人知的性解放運動領袖之一,并且為同性戀平權、消除種族歧視等民權運動做出了貢獻。
海夫納的兒子、《花花公子》首席創意官庫珀(Cooper Hefner)在推特發表聲明稱,“作為媒體和文化先驅,父親度過了特殊又具有影響力的一生。他在促進我們這個時代的言論自由、公民權利和性自由等方面發出了重要聲音。”
然而,雖然近幾年里海夫納不斷宣傳自己和《花花公子》在民權運動中發揮的作用,但雜志的軟性色情元素以及它與女性自由的關系一直頗具爭議。有評論認為,海夫納根本配不上被媒體賦予的“性解放運動領袖”稱號,充其量是個以女性軟色情服務來取悅男人的“皮條客”。
從借錢出版雜志到成立商業帝國
1926年,海夫納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個保守的衛理公會教徒家庭。他曾經向雜志《好萊塢報道》透露,父母是禁酒主義者,家里根本不存在任何擁抱和親吻。“他們人很好,道德標準非常高,但是很壓抑,”海夫納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夫納曾經在美國陸軍的軍隊報紙里工作。二戰結束后,海夫納成為了《時尚先生》(Esquire)的撰稿人,同時他娶了自己的兒時玩伴,有了一個女兒,過著別人眼里安穩的生活。
在這期間,海夫納發現,《時尚先生》總是面向年長的男性讀者,探討有關兄弟情誼、戶外運動的話題。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可以創辦一份以男性視角的兩性關系為主題的雜志。
1953年底,海夫納借了1萬美元創辦了《花花公子》,并高價買下瑪麗蓮·夢露的照片作為封面,同時提示“內有夢露裸照”。這本創刊號甚至都沒有注明日期,他因為擔心日后銷量慘淡而無法繼續出版。后來的結果是——首期雜志一舉大賣了5萬冊,海夫納一炮而紅。
在海夫納的成功運作下,該雜志在1971年達到銷量最高峰——700萬冊。《花花公子》也迅速壯大為一個包括出版、時尚和娛樂產業的集團,并衍生出服飾、俱樂部、箱包等其他產品。
性解放運動先驅?
西方性解放運動最初是反對性別歧視,爭取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社會地位和政治經濟權利的女權運動。它主要的訴求是改變基督教禁止離婚的戒律,主張婚姻自由。性解放主義者認為,性行為不應受與婚姻有關的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他人和社會對此無權干涉。
而《花花公子》則在引導美國社會對裸體、性及言論自由等方面的討論中充當了先驅的角色。美國的性文化就此從遮遮掩掩變為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