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海夫納還利用《花花公子》推動女性主宰自己的生育權。1965年,雜志呼吁支持墮胎。后來,海夫納成立了非營利基金會支持金賽性健康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美國公民自由協會和強奸危機處理中心的運作。
女權主義者Camille Paglia稱海夫納是“社會解放的總設計師之一”,而海夫納自己也表示為“改變性觀念”作出的貢獻而自豪。
消除種族歧視和同性戀平權
除了性解放運動,海夫納還利用《花花公子》為消除種族歧視和同性戀平權運動做出了許多努力。
據性少數群體(LGBT)雜志the Advocate報道,海夫納曾經表示:“如果你不能在同性戀社會迫害異性戀,那么反之亦然。”
另一個表現是,《花花公子》在介紹美國文化的過程中注入了許多黑人元素。新聞網站Quartz文章提到,1959年,海夫納在芝加哥舉辦了《花花公子》爵士音樂節,邀請了眾多黑人音樂家上臺表演。該活動第一天的收入也全部捐獻給了全美有色人種協會(NAACP)。而在同一時代,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種族隔離法依舊在美國南部盛行。
與此同時,《花花公子》還采訪過黑人民運先驅馬丁·路德·金和“拳王”阿里。該雜志刊登的黑人爵士音樂家戴維斯(Miles Davis)的專訪作者是黑人記者哈利(Alex Haley),也就是普利策獎作品《根》的作者。
隨著品牌的發展,海夫納創辦了《花花公子》俱樂部,并授權給加盟店運營。在這些俱樂部里,黑人和白人表演者能夠同臺為不同膚色的觀眾演出,黑人演員也無需像在其他俱樂部那樣,單獨從后門進出。Quartz文章還提到,如果海夫納發現加盟店不允許黑人顧客進入時,他就會收回這家店的品牌代理權。
1965年,《花花公子》首次迎來了黑人“兔女郎”。而在當時的大眾文化里,幾乎還從來沒有人宣揚過黑人女性的美。
在得知其去世的消息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杰克遜(Jesse Jackson)表示,“海夫納是民權運動的堅定支持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與女權主義毫無干系?
同時也有女權主義者抱怨稱,《花花公子》所倡導的性解放是通過展示女性的身體完成的。海夫納本人與女性自由和女權主義毫無干系。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Thekla Morgenroth博士對BBC表示,雖然海夫納和他的雜志挑戰了當時的傳統觀念,但女性仍然被視為性目標。在他本人展示的奢華私生活里,女性也不過是被“物化”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