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一炮而紅的《白蛇傳》到2017年的《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芒果臺和潘禮平的“小戲骨”系列徹底火了。國慶假期第一天開始,一部完全由6-12歲小朋友出演的《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在湖南衛視熱播,就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自來水宣傳。
許多觀眾被這群十歲左右演員的演技折服。該劇豆瓣評分目前停留在9.3分,吊打無數鮮肉出演的熱門劇。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2016年10月,《小戲骨》之《白蛇傳》片頭曲和片花在網絡熱傳,播放量過億。
贊美如出一轍,“神還原經典劇目”、“演技炸裂”、“甩出流量小生十八條街”,諸如此類。但另一方面,對于劇集質疑的聲音也始終不曾停歇。許多專家都在質疑,小戲骨的表演到底是神模仿還是神演技。
但爭議從來是這個時代走紅故事的一部分,某種意義上說,能激發多大程度的爭議,也成為了爆款量級的一部分,況且對于“小戲骨”的贊美,遠多于質疑。
那么,《小戲骨》為什么這么火?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小戲骨們演技炸裂,神還原經典,憑什么被專家diss演技只是模仿?
演技,是這個爆款故事的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它神還原了老版《紅樓夢》,事實上,很多在網上為它瘋狂打call的年輕人根本沒看過老版,它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完美還原了曹雪芹先生筆下《紅樓夢》中的滿園春色。
先來看原著里,曹公對寶釵的描寫: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
而劇中的小寶釵,可以說完美呈現了一個大家閨秀的形象。當然更重要的是演技。“眼間眉宇都是戲”,顧盼流轉之間,盡見人物的世事周全。
再來看《紅樓夢》中對黛玉的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劇中小黛玉的扮相,真是“如姣花照水”。幾場哭戲,更是演出了“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王熙鳳的描寫是:“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演起來果然七情上面,把這個伶牙俐齒、權謀機變的鳳辣子演繹得入木三分。
獨角戲,也精彩。
“黛玉磕著瓜子兒,只抿著嘴笑。”是不是,戲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