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舉國歡慶抗戰勝利70周年的前一夜,他如往常一樣坐在《新聞聯播》的主持臺播報新聞,這是他的最后一次播報。
隨后,45歲的郎永淳做了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辭去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播的職務,加盟B2B鋼鐵電商找鋼網,擔任高級副總裁,以及首席戰略官。
向他拋來的橄欖枝很多,有做互聯網醫療的,有新興媒體,有傳統制造業,最后他選擇了不那么熱門的鋼鐵行業。中國鋼鐵行業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行業在蛻變,互聯網如同一灘潮水,不斷裹挾、滲透、改造著傳統制造業,而危機,往往正是轉機。
一時間,對于他離職的揣測不一而足,有人扒出“央視工資”和“傳統媒體唱衰”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具體的原因我們不去臆測,但在騰訊娛樂的一次采訪中,郎永淳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然你要想真正的實現財務自由,那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所以你努力的方向是進一步對自己的價值進行挖掘。我想這個價值不僅僅是所謂的品牌、形象與金錢的價值,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當然還有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希望個人的價值更多面、更多元。
“我畢竟是一個草根,需要不斷讓自己的能力更強。”他儒雅、沉靜的形象背后,常常有種不安分和危機感。所以這次,他選擇跳出舒適區,抗拒一切安逸。
3.以前與現在
在新行業中,郎永淳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學習、適應、成長方面的壓力,如影隨形。以前做主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板上釘釘,主播就是螺絲釘,需要高質量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心理壓力全部積蓄在這半個小時,每天像泄洪似的。
現在,他比以前自由。沒有人規定要做什么,但自己要去不斷試錯、容錯,要看到成果。他的生活遠沒有以前那么有規律,做鍛煉的時間少,整天跑來跑去。在郎永淳的朋友圈里,“買火車票又出問題了”算是日常的吐槽。
各個行業有各個行業的玩法。由于接觸的人脈圈發生了變化,他發現,以前的“行業法則”在今天也行不通了。以前在央視,郎永淳從來不印名片,但現在還常備了一個名片夾。不過郎永淳卻樂在其中,“你只能去做出自己的適應、調整,不管你習慣還是不習慣,你必須要接受這樣一件事。”
4.資源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