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工作人員偶然收到“我明明給這個片子打了五星,為什么評分一點沒變”的投訴的時候,除了心里嘀咕一下“哎,你拿這些紅人/獨生子女/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數(shù)學不好的人怎么辦”以外,會(或者應該)這樣耐心解釋:評分實際是變了,只是在小數(shù)點后四位,被四舍五入掉了,但如果有幾千個人和你一樣都打五星的時候,分數(shù)就會變。
“一人一票”唯一的例外,是豆瓣的程序判斷是“非正常打分”的帳號。這些打分會被排除在外。具體下面會說到。
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這個主旨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
它并不是專家、影視從業(yè)人員或者資深人士對電影的看法,雖然這些看法會被豆瓣算在“普通觀影大眾”之內(nèi)。所以有次聽到“豆瓣電影評分不專業(yè)”的說法的時候,我的反應這是在說“大眾不專業(yè)”,應該怪語文才是。個人認為匯總專家意見會是另一個很有價值的服務,但這個確實不是豆瓣評分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