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 1958年2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廣東,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演員、歌手、導演,四次問鼎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1982年,導演李翰祥請24歲的梁家輝去《火燒圓明園》劇組,他以為自己要做導演助理打雜等工作,結果被剃了頭去演咸豐皇帝。在劇組中“皇帝”身兼多職,茶水燈光一肩挑,甚至是最早起床催工的人,在伺候“角兒”后,梁家輝穿著戲里龍袍站在城墻上看故宮夜景。他覺得那時“很幸福”,突然就入了戲,也入了世。
1983年,因在李翰祥執導的影片《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中扮演咸豐皇帝,梁家輝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成為香港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他也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到內地拍戲的香港演員,也是唯一一位將金馬獎、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都拿齊的男演員。
梁家輝自己都說,他有太多個職業了,片場中,他是職業演員,導演,場務工、道具師、燈光攝影樣樣精通,聚光燈外,他是曾經的香港短跑少年組冠軍、業余時做過歌手、報刊評論家、散文家,不但辦過雜志,還當過玩票的南極科考隊員,生活中,是甚少緋聞的好好先生、愛煲湯的嘮叨老爸。
作為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見證者,陳可辛曾用六個字評價合作過四次的梁家輝,稱他“演什么,像什么”,懦弱帝王、囂張大哥、娘娘腔王爺、灑脫俠客、出租車司機、厚黑警長等形象氣質差異巨大的角色都被梁家輝形神俱到地投射在大銀幕上。
當初年少得“帝”,他也一度遭到封殺,導致片商不敢找他拍戲,他租下鋪位做雜貨小販,擺過地攤維持生計。回想種種,他都不斷感嘆,自己的人生經歷確實太豐富了。
妻子江嘉年是賢內助。
出道龍套
與華仔同窗,一個紅了,一個解約
其實和表演這條路的接觸,梁家輝走得并不順利。因為媽媽是影院接線員的關系,他從小就跟著媽媽“泡”在電影院里,很大的戲院,幾百上千人在里面一坐,就像看球賽一樣,不用指揮不用彩排,看到精彩的時候就像進球了,大家一起笑、一起鼓掌,梁家輝喜歡這種感覺,至今他都不認為電影是娛樂物品,卻是很有價值的文化產業。
1980年梁家輝大學畢業后,他報考了香港無線電視臺的訓練班,和劉德華成為第十期藝員訓練班的同窗好友。梁家輝還記得,當年《千王群英會》劇組通知梁家輝和劉德華有戲份,二人很是期待,他們扮演周潤發的兩個打手,看著厚厚的劇本,他們本以為會有不少臺詞,結果翻來翻去只有三個字的應和“是,龍哥”,再分左右出鏡,僅此而已。
“當時我和華仔琢磨著打手該怎么演,跟著大佬,手上總得要有點東西,隨時準備著幫手……”結果劉德華叼根牙簽,梁家輝把手揣在兜里隨時做掏槍狀,一出場就被導演在上百名劇組和群演面前破口大罵,“你叼牙簽干嗎?你們這些人在想什么東西?這樣還訓練什么班,你手殘廢了?還當自己是拿破侖?”被罵得一臉懵的他們,收到周潤發的一句安慰,“別有壓力,演員訓練班出來都這樣,慢慢熬出來就好了”。梁家輝特別感激這句話,從此視周潤發為好友。
但此后的不久,同班同學劉德華主演的《神雕俠侶》在電視臺熱播,走上了燦爛的星途,梁家輝卻拿到了一紙解約書。
在《火燒圓明園》中飾演咸豐帝。
打工皇帝
失業后,成香港北上拍戲第一人
梁家輝以為自己與影視圈已經沒什么緣分了,他先是開始當業余模特,后來又去辦了一本少女時裝雜志,從采訪、攝影、編輯、拉廣告全部由他一手操辦,可惜雜志的廣告收益并不好,讓幾乎把畢生積蓄都投入進去的梁家輝“虧得很慘”。他發現雜志僅僅有內容沒什么用,也不會太吸引讀者,他認為應該多去找點有故事的女孩來做封面女郎。恰巧,他結識了大名鼎鼎的導演李翰祥的女兒李殿朗,因為這段交情,梁家輝認識了李翰祥,在隨后的交往中,梁家輝逐漸被李翰祥所賞識。
在李翰祥眼中,當時的梁家輝非常像歷史圖片上的咸豐帝,有著一種瘦弱而又略帶憂郁的氣質。“有一天,我到李翰祥家里去吃飯,他問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拍電影?我說去哪里拍?他說我們得去內地拍,在北京,時間的話基本上要一年半載。我一聽,拍老戲,去北京,那有多過癮啊!”
1982年,梁家輝“進京”,他成為最早一批來內地拍戲的香港電影人。
一出機場,梁家輝就覺得北京跟香港完全是兩回事,“那時候的北京建筑都不是很高,長安街、火車站那邊都是四合院和胡同,有個下雪天,我就騎著自行車,從團結湖騎到天安門,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
北京路寬人少,古老的建筑有很多,這些都給梁家輝留下很深的印象,更令他記憶猶新的是每天都要去打卡進入的故宮。回想當時,他的眼中依舊洋溢著興奮感,“我是‘老北京’了,是香港演員北上第一人,改革開放之前,問我最想去哪里看看,故宮我都看了,還會想看哪里呢?”
當時的梁家輝以為自己只是來做李翰祥的隨從和助手,看完《火燒圓明園》的劇本后,李翰祥突然通知他剃頭。“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是要做演員,那剃頭后就演了皇帝唄。”
梁家輝這一演并不輕松,不管當天有沒有他的戲份,他都會待在劇組里,因為他是個非常好的幫工,“全組的燈光、攝影、茶水、場務、清點道具,每一個工種都有我擔當的部分。還要抄劇本,因為那時沒有人看懂李翰祥導演的字,所以我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去他的房間,開始抄寫他昨晚寫的草稿,最后連制片的工作也做了。”想到這里,梁家輝調皮地說,“對了,我還得敲門,叫演員起床,因為我是最早起床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