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點播之于《開端》
是優等生的獎勵
再看《開端》。
憑借高能的劇情和上乘的制作質量,《開端》充分勾起觀眾對后續劇情發展的好奇,并且共15集的全集體量也讓觀眾沒有過多的追劇負擔。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表示前8集內容是一口氣看完的。這也說明,像《開端》這樣輕體量的懸疑劇,其實是非常適合做超前點播的類型。
懸疑性強、受眾面廣,觀眾追劇“上頭”后自然會向平臺和劇方催更。比之于“觀眾福利”般的加更行為,超前點播能夠將觀眾對劇集內容的期待直接轉化為商業收益,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好內容所能釋放的商業價值,并直接回饋給相應的平臺與劇方。
從行業角度來看,好內容收獲觀眾的高口碑,觀眾的喜愛程度通過超前點播的方式直接轉化成對應的商業回報,平臺與劇方受益后自然能制作更多好的作品,形成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觀眾喜好以及對內容質量的要求,將直接決定劇集超前點播的收益高低,平臺與影視制作公司想要獲得更好的商業回報,就需要更多地傾聽來自觀眾的聲音。這對于觀眾來說,有了更多的決定權和發聲通道,也是一件好事。
以往劇集內容對于平臺來說,作用是拉新、促活,以及收獲漂亮的播放量數據,內容制作上難免形成以流量為主導的思維方式。而超前點播通過改變商業變現路徑,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將引導劇集制作從以流量為主導向以內容為主導的思路轉變。
因此,《開端》需要的不是加更,而是超前點播。超前點播,才能為市場帶來更多《開端》。
從觀眾呼吁超前點播的聲音來看,提前觀看的消費需求始終存在,那么超前點播模式就始終有市場。即使超前點播已經退出舞臺,未來不排除還將出現其他“類超前點播”的模式。
關鍵在于,制定什么樣的點播規則、選擇哪些劇集以及具體集數推出超前點播服務,能夠在保障消費者權益、保證用戶增值服務的使用體驗基礎上,實現劇集熱度與收益的最大化,是接下來平臺要考慮的問題。
此前對超前點播的濫用,已經導致觀眾對這一付費模式持有逆反與對抗的態度。因此在劇集選擇上需要慎之又慎,如果沒有足夠的觀眾口碑做支撐,如近期收官的《王牌部隊》《輸贏》,或剛開播的古偶《鏡·雙城》,采用超前點播只會有“割韭菜”之嫌,難免進一步惡化超前點播所面對的輿論環境。
此前由于長視頻平臺長期虧損,超前點播服務成為平臺填補糧草的急救策略。但未來想要超前點播釋放更大的行業驅動力,直接面向C端收費、平臺與制作方共同分賬是更好的解法。
無論怎樣,觀眾需要好內容,也愿意為好內容付費。平臺與制作公司保持生產精品內容的初心與良心,才能為行業穩健發展提供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