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滿臉絡腮胡的基努·里維斯重新披上黑風衣,武戲打不動、全程靠氣功。
我在影院里悵然若失:尼奧,我們回不去了。
矩陣重啟?看完只想把矩陣的門焊死。
當初有多驚艷,如今就有多幻滅。
整部電影別說承接前情,除了尼奧和崔妮蒂的復活和再次覺醒,根本沒有任何展開。
要情懷?動不動閃回一下三部曲經典片段。
在新一代矩陣世界里,人人都在談論《黑客帝國》。
好家伙,那場面,就像一群影迷在開大會。
這哪里是續集,分明是劇組重聚特輯,還沒隔壁《哈利波特》有心那種。
滿滿的私貨和調侃,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意圖所在。
導演借人物之口,道出了不想拍也得拍的心酸真相——
市場不景氣,金主爸爸要靠續集割韭菜。
再借人物之口,道出了既然拍不好那就隨便拍拍的擺爛心態——
電影已死。忘了《黑客帝國》,不如拍《貓客帝國》吧。
所以,好好的科幻神作變成了神經兮兮的諷刺喜劇。
諷刺資本綁架,諷刺娛樂至死,諷刺電影已死,但歸根到底,只是用膚淺在對抗膚淺。
4個字總結《矩陣重啟》的中心思想就是:時代變了。
遙想當年,《黑客帝國》三部曲多么先鋒和深刻。
千禧年之交,文藝作品的主題大多充斥著對人類未來的不確定性。
1999年起航的《黑客帝國》,已經對當時發展程度不高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有了憂患意識。
超前設定至今看來都不落伍——發展人工智能的人類,最終反被機器奴役。
電影開始的2199年,人類已經淪落成給機器供電的電池人。
生命不再是胎生的,而是被機器像果子那樣種植出來的。
選擇藍藥丸,活在美好的虛假世界里;
還是選擇紅藥丸,直面已經被機器占領的真實廢土?
做哲人,還是快樂豬?
一度引發了影迷的哲學反思。
但真實和虛假的邊界,只是《黑客帝國》拋出的最淺層謎題。
三部曲就像一個迷宮,越往前走腦洞越大,涉及的主題也越宏大和深刻。
當你以為尼奧是帶領覺醒人類打破機器奴役的救世主,沃卓斯基·當時還是·兄弟微微一笑——他只是矩陣系統用來自我升級的bug。
救世主同樣是被矩陣創造出來的,他的自由意志不過是程序設定好的。到尼奧這,已經是第六代救世主。
但他與前任們最大的不同,是擁有了愛的能力。
正是愛,讓尼奧不斷掙脫矩陣奴役,也反映了導演對人類文明的希望所在。
《黑客帝國》的超前和深刻,讓它一誕生便伴隨無數解讀。
人與技術、人性與愛、自由意志和宿命論......哲學、神學、心理學、女性主義等等,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蹤跡。
最牛的是,所有龐雜深刻的內容,都被放在一個爽片容器里。
綠色代碼雨、子彈時間、高速鏡頭......大量創舉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符號,啟發了后來無數科幻作品,被人抄到爛。
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黑客帝國》的觀感格外親切。
“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將中國功夫融入到華麗特效中。
尤其基努那張迷人的俊俏面孔,還有著八分之一的中國血統。
想來并不奇怪,90年代,正是香港動作片風靡全球的時候。
好萊塢的動作大片,很少出現基努這樣清秀憂郁的款。
他的強大不需要一身腱子肉,而來自一股悲壯的獻身精神。
尼奧是救世主,后來的《康斯坦丁》里,他又是身患肺癌的驅魔人。
近些年的代表作《疾速追殺》,John wick可以為了小狗追殺仇人到海角天涯。
相比典型的西方硬漢,他無可取代的魅力來自于那抹悲情、脆弱和溫柔的底色。
只是隨著歲月變遷,再加上他那些悲慘往事和好人好事的段子廣為流傳。
形象逐漸基督化。
于是眼看著我們的好萊塢初代男神,逐漸演變為亞文化icon。
這種物是人非之感,同樣出現在前不久上映的《不要抬頭》。
同樣把科幻設定玩成了黑色喜劇——
世界末日,沒有超級英雄來拯救地球,反而所有人類眼睜睜看著地球狗帶。
跟《矩陣重啟》一樣,全片充斥著“人類沒救了”的諷刺與消極。
曾經和基努一起角逐地球球草的小李子,也一樣蓄起胡子、走了樣子。
揮舞著雙拳,震顫著面部肌肉,控訴人類全部都得玩完。
正如看到基努重啟矩陣,你會懷念《黑客帝國》三部曲的輝煌過往。
看到中年發福的小李子癲狂又無力,也許你會懷念,1997年的窮小子杰克在大船上那番詩酒趁年華的豪情壯志。
他的自由熱烈、才華魅力,贏得了富家千金露絲的芳心,也征服了上等艙的虛偽貴族。
顏值巔峰的小李子,屬于轟轟烈烈的愛情電影。
大船里的愛情,超越了階級。
現代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的愛超越了世仇和生死;
《心之全蝕》,蘭波與魏爾倫的愛沖破了世俗和人倫。
這些角色的死亡,總是為愛情畫下勇敢而悲壯的句號。
等到中年時期,他在電影里成為美國總統,華爾街巨鱷,華麗貴族......
自虐式演技演得出浮華背后的荒誕與虛無,卻丟失了少年時令人心痛和心碎的能力。
現世生活中的女友梗和戲水照,也讓我們對他的記憶翻開了新篇章。
接連看完《不要抬頭》和《黑客帝國:矩陣重啟》,心里便生出深深的悵惘——
時代變了,人也變了。
90年代的基努和小李子,曾代表了我們對好萊塢的綺麗幻想。
《泰坦尼克號》和《黑客帝國》也是絕對的全球流行文化符號。
那個時候,人們談論愛與希望,也欣賞得了勇氣與深刻,對于當下和未來,仍有探討和想象的欲望。
而非用諷刺消解一切,放棄闡釋。
所以,我們懷念的不僅是曾經的美少年,還有那個對未來有所期待的時代氛圍。
如今,再難找得出哪個演員,像90年代的小李子和基努那樣,統一所有人的審美。
而且,電影里的普世價值也逐漸失去號召力。
比如,我們曾為《泰坦尼克號》里那蕩氣回腸的愛情而落淚。但現在在一些看客眼里,露絲是出軌女,杰克是男小三。
為什么要選“沒錢只出一張嘴”的窮小子,而不選帥氣多金還深情的卡爾呢?
像這樣保守甚至封建的論調,近些年來,在電影評論里并不少見。
愛情神話被解構,好萊塢神話也徹底被祛魅。
本身好萊塢模式的疲軟,已經讓我們產生了審美疲勞。
另一方面,電影的私貨和日益分裂的價值觀,讓好萊塢和內地之間的那根弦瀕臨崩斷。
曾經我們看到《黑客帝國》里的功夫和禪宗是親切驕傲的。
如今,中國元素不僅不讓我們感到驚喜,反而隱含諸多爭議和事端。
這些年,變的何止老去的基努和小李子。
似乎一切都變了。
關鍵詞: 《黑客帝國》:當初有多驚艷 如今就有多幻滅 基努·里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