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酒館:方先生的嘴,馬旅長的帽子,是兩處最關鍵的伏筆
老酒館:方先生的嘴,馬旅長的帽子,是兩處極為關鍵的伏筆
由劉江執導,高滿堂編劇,陳寶國、秦海璐、劉樺、馮雷、王曉晨、程煜、馮恩鶴等著名演員聯袂出演的46集年代劇《老酒館》正在熱播,這部劇戲骨云集制作精良,開播伊始就受到觀眾和網友一致好評,豆瓣評分也高居8.2分。
陳寶國飾演的陳懷海有血有肉形象生動,他作為《老酒館》劇中的中心人物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劇的魂魄。除此之外,馮雷飾演的賀義堂、程煜飾演的老警察、劉樺飾演的三爺都鮮活生動各有特色,令人過目不忘。
《老酒館》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講述上可能想模仿老舍先生《茶館》的表現手法,用大雜燴場景劇的形式來表現特寫社會背景下眾生百態和喜怒笑罵,但不知是高滿堂編劇這種敘事手法的駕馭能力有問題還是后期剪輯不夠嚴謹,導致劇中人物繁雜分散,故事過于碎片化。
而且,前期出現的人物形象和演員演技明顯比后期角色更出彩,比如滿臉滄桑一身風塵的“老二兩”,比如狡詐自私謹小慎微的“老蘑菇”。而后期出現的人物卻更單薄和乏味,比如小棉襖和樺子,村田和小尊。
而在最新劇集里出現了兩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一個是方清平飾演的說單口相聲的方先生,還有一個是姬他飾演的馬旅長。很多觀眾質疑,前面已經有了鞏漢林飾演的說書的杜先生,現在又來一個單口相聲的方先生,這種人設幾乎相同的設置豈不是自我重復?
那么,編導為何要安排這樣兩位看似多余的人物角色呢?稍加思索,我們不難發現,方先生的嘴,馬旅長的帽子,其實是兩處最為關鍵的伏筆,為后邊小棉襖的英勇就義和陳懷海挑戰黑木埋下伏筆。
首先,方先生的嘴與杜先生的嘴有很大區別。鞏漢林飾演的杜先生既有市井小人物的小心機和小心眼,也在內心留有濁世里一點小純凈。他說書,是為了混口飯吃,后來被割了舌頭,從此銷聲匿跡。
無論是陳懷海與黑木的決斗,還是小棉襖自告奮勇地沖鋒陷陣,他們都只是做了一個最普通的中華兒女應該做的事。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一步步從一個商人,從一個小乞丐走上革命的道路,方先生的嘴,馬旅長的帽子,都是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它們雖細微,卻永遠閃爍。
當然,也有相當多的觀眾和網友不贊同劇中的方先生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魯莽偏執感到愚蠢和不值當,甚至覺得方清平飾演的方先生油頭滑腦肥頭大耳極不討喜,尤其是與之前鞏漢林飾演的杜先生比較,只感覺貧嘴耍舌和盲目沖動,令人生厭。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反思,有些時候,我們的確需要一些敢于挑戰權威把自己置于公眾視野中的人,我們的確需要一些能夠“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情。在《老酒館》劇里,方先生也許太意氣用事,馬旅長也許曾茍且偷生,但是他們曾經用短暫的生命在夜空中閃爍,那么,在歷史的長河里,他們的人生,就不曾被辜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