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情令》:薛洋一直都知道阿菁裝瞎,為什么最終還是放過了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的感覺,就是在《陳情令》中的義城篇,阿菁裝瞎騙過了薛洋,小編覺得這里真的很牽強。那薛洋是何許人也?從小就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看盡世間滄桑,嘗盡人情冷暖,為了生存,薛洋什么樣的人沒有見過。
就連金光瑤那么善于偽裝的人,都能輕易被薛洋識破,那么你以為阿菁的演技比金光瑤還要厲害嗎?當然不是!其實薛洋一直都知道阿菁是在裝瞎,那么,為什么最終還是放過了她呢?
歷盡江湖磨難,各種人性,薛洋早已了如指掌,其實薛洋一早就洞悉了阿菁是裝瞎的,可薛洋為何還是沒有殺阿菁,放過了她呢?小編知道,很多人肯定會拿原著說事,這里討論的是,改編后的劇版哦,而且小編認為劇版改編,并且薛洋一開始就識破了阿菁裝瞎的這個事實,如此才更有說服力,對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會更加細膩飽滿。
遇到曉星塵和阿菁的時候,應該是金光瑤剛上臺,對外宣稱清理薛洋的那段時間,薛洋被各派追殺,所以才會重傷昏迷倒在義城之外,也因此才會被曉星塵所救。當薛洋睜開眼睛,看到曉星塵那張臉的時候,薛洋是保持十二分警惕的。可他很快發現,似乎眼前的曉星塵對自己并沒有惡意,甚至根本就沒有認出他來。
薛洋一開始是存著惡作劇的心理的,他想看到曉星塵知道他所救之人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小流氓壞人薛洋,那種被戲弄后的憤怒。因為你的慈悲心泛濫,結果救了自己的仇人,救了為世道不容的壞人,我看你還有什么資格稱自己是是非恩怨分明的高潔之士?
可是慢慢地薛洋被曉星塵感化了,每個人心中都有柔軟之處,薛洋亦不能例外,他從小成長于負面環境中,從未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本以為自己已經心若磐石,奈何曉星塵誤打誤撞給予的這點溫暖,才讓薛洋意識到,人心終非草木。
在之后的慢慢相處中,薛洋開始貪戀來自于曉星塵的這點溫暖,是這個善良到極致,單純到純白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化了薛洋,讓薛洋在那一刻有了“再世為人”的感覺,起碼至少薛洋是想在曉星塵面前“再世為人”的。
所以薛洋在曉星塵面前,眼神不再那么狠厲,笑容也不再那么邪魅,他學會了撒嬌討糖吃,學會了照顧曉星塵和阿菁,薛洋把自己為數不多的善良和溫暖,都呈現在了曉星塵面前。他在意曉星塵對他的看法,哪怕他當時的身份不過是曉星塵救回來的素不相識者,因此薛洋即便知道阿菁是在裝瞎,但在曉星塵面前,他是不會傷害阿菁的。
再者其實仔細想想,阿菁不就是小時候的薛洋嗎?阿菁的現在,不就是薛洋曾經的過去,曾經也流浪過,曾經可能也坑蒙拐騙過,甚至裝成傷殘人士欺騙過別人,看到了阿菁,薛洋大概也會想起過去的自己,所以薛洋即便識破了阿菁在裝瞎,還是愿意放他一馬,自己已經身在地獄無法回頭,但阿菁還有機會。
薛洋可能心里也曾想過,阿菁也許比他幸運,因為早早就能遇到曉星塵,若是薛洋很早就遇到曉星塵,或者后面的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惜他從來不知道“糖”到底有多甜,沒有人告訴過他,什么是是非對錯,也沒有人告訴他,如何頂天立地行走于世間,作惡成了他的本能,反社會型人格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曉星塵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薛洋,阿菁也成了在薛洋降災下為數不多死里逃生的那一個,但是薛洋想要“再世為人”的感覺,只不過是針對曉星塵一人而已,他以自己以為對的方式,只對曉星塵一個人好。
可沒想到,平生第一次想要努力對一個人好的時候,最后卻害死了他。薛洋的偏執是他悲劇命運的根源,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家都知道薛洋是個壞蛋,但卻對他真正恨不起來,薛洋就是一個讓人愛不能、恨不起的存在!
電視劇《陳情令》,是由小說《魔道祖師》改編而來,然而在劇情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在小說里魏無羨是掉入懸崖而死,在電視劇中是修詭道被反噬而死。
此外,電視劇被刪減了很多情節,所以在邏輯上顯得不嚴謹,很多劇情沒有交代清楚,讓人看得云里霧里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看看原著《魔道祖師》。
作為資深“道友”和“令粉”,我自己看過5遍電視劇《陳情令》,也專門買了原著《魔道祖師》實體書來收藏。
相信很多人看過電子書,但是真正的“道友”和“令粉”,都會選擇收藏一部實體書,不為別的,就為了收藏一份情懷!
《魔道祖師》里面的經典語錄,帶給我刻骨銘心的回憶:
“忘羨一曲遠,曲終人不散。”“我想帶一人回云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終是一壇天子笑,此生不悔入魔道!”
看過很多遍《魔道祖師》,只要我想起什么有趣的劇情,都會拿來實體書翻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這種感覺,是電子書給不了的,只有實體書才有。
再次說明,這本小說真是太好看了,您收藏了實體書嗎?如果還沒有買,那就不要錯過哦。如果已經有了,推薦您再入手一套,送給身邊的好朋友哦。
此外,原著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天官賜福》也很不錯,畢竟都是很成功的網文,感興趣的可以入手《魔道祖師》+《天官賜福》噢。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