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嫣語賦》:梁翊入局,背后設計之人指向她,兩個猜想細思極恐
劇情推進至今,秋嫣已經從為了個人抗爭的自救,到為了家族興衰的籌謀中,走出了那個墻院深深的藩籬,掙脫了命運的枷鎖,奔赴那個天高海闊的自由世界。
在經歷過個人、家族的榮譽之戰后,接下來的劇情走向,該是家國恩怨和朝堂爭斗的漩渦。 只不過,她得“一走一回”皆是愛。離開梁翊,是為了成全彼此的夢想;千里歸來,是為了與愛人并肩同行,禍福共擔。
可這次,當“不好,我們中計了”這句熟悉的臺詞,從梁翊口中蹦出來后,就注定了他在劫難逃。就連元閬這個執行者,也對背后設局之人頗為忌憚:“此人的能量,絕非你我所能比擬。”
這個人能在梁翊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了結掉詹太醫,還設下并不高明的局,讓梁翊不得不入,定是對梁翊為人非常了解,又清楚他動向之人。
目前看來,隨著宋錦的犧牲,最不可能的槿夫人,也就是梁翊的母親,就成了最為可疑之人。
一、諱莫如深的反應,很不尋常。聽到“老侯爺的死另有緣由”時,風箏線在她的手中一頓,繼而露出了諱莫如深的表情,卻未有任何疑問。且梁翊當年得知的“真相”,正是槿夫人親口所述,換句話說,梁翊可能被帶偏了。
按常理說,夫君亡故的真相,即便她十分篤定,也應該在得知另有隱情時,露出關切。可從頭至尾,她的淡定和眼神中那一抹復雜,都讓人忍不住懷疑,即便不是她親自所為,也定然知道內情。
二、故意裝傻的人設,大有問題。她早就知道蘇意婉是秋嫣,卻始終沒有挑明,而是在秋嫣即將離府之前才說破。再加之,秋嫣四人在郭貴妃面前演的一出戲,就算她并未猜出全部,每句話也都是在推波助瀾。
這樣一個聰明人,卻會在聽戲時,為其中的悲歡離合傷懷;會在梁翊突然納妾時,被蘇意婉的坎坷身世感動;會在兒子新婚之夜,因為聽墻根而偷笑。或許,這是她的智慧;或許,這些都無關大局;或許,只是她凹出來的人設,也未可知?
然而,這一次設計無論對梁翊,還是整個侯府,亦或者槿夫人而言,都是個“死局”,她何以狠毒如斯?小編有兩個猜想:
一、她是北涼后人。老侯爺是大朔的肱股之臣,即便是朝堂爭斗,即便是囂張跋扈的盧國公,也不敢公然射殺朝廷命官,事實上,可能正如槿夫人所言是“失手”,只不過她的話外之音,將梁翊帶偏了。
若她是北涼后人,背負著家國恨,抑或,本就是北涼潛伏過來的細作,那么在關鍵時刻,當得知其身份的老侯爺出面阻攔時,也就到了她不得不出手的時候。且老侯爺所中的安靈花之毒,出自北涼。
二、她是郭貴妃的棋子。朝堂爭斗,暗流洶涌。當朝太子是郭貴妃所出,而并非皇后,且出嫁前的槿夫人,本就是郭貴妃的侍女。在太子坐穩儲君之位的過程中,有多少爭斗和權謀,都不意外。
對于梁翊,無論是賜婚,還是取消婚約,亦或者后來的生前人證,郭貴妃對無不是偏愛有加,以至于槿夫人都說:“娘娘你呀,太縱著他了。”事出反常,必有妖。過分親近,或許只是為了補償,比如,曾經為了權力,犧牲掉老侯爺的交易。
可無論哪一種,梁翊得再次徹查真相,無疑都觸碰了禁忌。
面對可愛、溫柔的“助攻手”槿夫人,小編不能接受她的黑化。所謂虎毒不食子,即便她千般算計,萬般籌謀,定然也不會真的對梁翊“殺痛下招”。最大的可能是,不破不立,為梁翊尋個生路。
梁翊執掌劈柴處多年,樹敵不少,再加上他一心想要改變朝局,搭建一個“能者上庸者下”的官吏隊伍,自然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況且,一個檢校使把皇帝的活兒都干了,人家難道沒有想法?
如果說郭貴妃絕非等閑之輩,那么,從一介侍女成為執掌侯府的槿夫人,當然也非泛泛之輩。在得知兒子即將深陷漩渦時,她主動設局,或許有兩方面考慮:
第一,讓梁翊從世人眼中的消失,從朝堂消失,再以偷梁換柱之法,為其尋得生機,“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二,讓梁翊遠離朝堂,脫離險境,與秋嫣一同遠走高飛,過上悠閑自在的生活。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