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再吐槽章子怡演少女了,《上陽賦》最大的槽點,絕對不是她
上線首日,6個高位熱搜話題,章子怡首部電視劇的排面,不僅僅是半個娛樂圈轉發助陣,還有超強的關注度。
支持她的忍不住一睹新作,對她興趣不高的網友,也會對《上陽賦》產生一定的好奇心,注定讓這部作品少不了熱度。
不過,大花“下凡”是一個出色的宣傳籌碼,卻并不是品質保障,前期湯唯、周迅都因古裝大劇收獲不少指責聲,實力派大花演電視劇,同樣存在口碑風險。
《上陽賦》也沒有完全走出這個怪圈。
作品剛剛開播,已邁入中年的章子怡從女主王儇15歲及笄開演,便迅速讓她收到“裝嫩”、“丫頭教再增員”吐槽。
這個問題其實與演員本人的觀眾緣關系不大,更多是國產劇遺留問題,因為“中年少男少女”過往觀感實在太差,尤其裝嫩重災的2020年。
先是50+的劉嘉玲在《情深緣起》出演顧曼璐,再是40歲的張魯一在《大秦賦》中從12歲的嬴政開演,演員與人物年齡過度的偏離,實在不忍直視。
大量中年演少男少女失敗的情況下,觀眾已經對這種操作產生了PTSD,但凡有后繼者,即使演員曾經口碑很好,也會引發觀眾的習慣性反感。
章子怡如今受到的批評聲,在她選擇王儇這個角色時,已經注定了。
但她少女戲份其實并沒有給《上陽賦》拖太多后腿,拋開對演員裝嫩的慣性非好感來看,章子怡實際年齡對觀眾追劇體驗影響不大。
《上陽賦》的導演很大膽,沒有選擇磨皮濾鏡,而是展現了演員的真實皮膚狀態,皮相肯定沒辦法與真正的少女對抗,但演技做了一定彌補。
人物前期被高位者寵愛出的直白性格,以及少女本身的喜形于色,章子怡處理得都頗為合理,與皇帝撒嬌時的俏皮也很有感染力。
皮相不足,骨相填補,章子怡被吐槽裝嫩不冤枉,卻也沒有砸了演技派的口碑。
相對于章子怡的少女戲,更影響前六集觀感的,是初戀故事線。
一方面,初戀線女主“白月光”子澹選角太違和。
這種違和遠遠比章子怡演少女要強烈得多,因為原著里溫潤如玉的子澹,是由極為不適合古裝貴公子造型的楊祐寧出演。
楊祐寧的外形較為偏向粗糙,可以往硬漢靠一靠,但與讓人過目難忘的翩翩佳公子相差甚遠,導致初戀線的觀感沒有那么符合青春悸動。
甚至,他在被不少觀眾吐槽有點“油”的男主周一圍面前,也沒有體現出白月光的優勢,兩人時同框,觀眾很難對女主的桃花產生羨慕。
七話很支持影視方選角能夠多元化,男性審美不局限于花美男,女性審美不局限于白幼瘦,多元化的演員形象,才能給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盛宴。
但人設基礎框架至少要與演員外形有一定的貼合,或者演技能夠展現出另一種白月光的魅力,才能讓觀眾與角色共情。
制作方選擇一個糙漢子,卻仍舊給他安的是溫潤貴公子人設,楊祐寧的表演,也沒有演出另一類白月光魅力。
另一方面,初戀線共情能力較弱。
演員不貼合,劇本來彌補,這是電視劇的常規模式。
出場不能吸引觀眾的演員,可以憑借優秀的劇情讓觀眾帶上美顏濾鏡,但《上陽賦》的初戀劇情線前六集走完了大半,卻沒有火花感。
子澹與王儇出場便是一對小情侶,女生為何愛男生,男生有哪些打動女生的地方?兩人的相處有什么讓人忍不住姨母笑地曖昧流淌?都未讓觀眾看見。
故事線的薄弱加上演員的不貼合,最終只會給觀眾留下“王儇怎么會看上他”的疑問,后續可能會還會產生“王儇為何對他念念不忘”的不解。
白月光戲份在大女主劇里是很容易出彩的,演員個人魅力夠強,驚鴻一瞥也能讓觀眾悸動,劇情的火花到位,女主失戀的痛心觀眾同樣能共鳴。
可惜,《上陽賦》的初戀線兩者都不具備,讓白月光成了黑歷史。
但,拋開沒有張力的初戀故事線,《上陽賦》劇本仍有爆款面相。
它的節奏把控不錯,敘事方式適合快節奏追劇的觀眾。
《上陽賦》采用了一個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卻又能讓觀眾迅速了解人物的關系的開局,王儇出身,以王謝為代表的士族,以蕭綦為代表的寒族,都一目了然。
王謝之爭,帝后各自依賴的權力,相互之戀的博弈在前兩集基本上觀眾便能理清頭緒,前期小BOSS二皇子的加入,也給前6集帶來了小反轉。
影視化需要的起承轉合《上陽賦》并不缺,雖然可能離正劇底蘊差一點距離,卻預留了逆襲空間,讓觀眾會期待女主的蛻變正式到來。
本劇權謀的部分很有張力,增加了作品質感。
《上陽賦》嚴格來說是一部言情劇,但80集的故事全數說愛情,把士族與寒族,帝王權力三次更迭當成言情背景板,很撐起作品底蘊。
想要讓《上陽賦》向正劇靠近,權謀內容是必然要深挖的。
前六集中編劇給的權謀鋪設比瑪麗蘇古偶要高級不少,明線是王、謝兩大士族維系的帝后之爭,暗線是二皇子坐收漁翁之利。
而暗線之后,還有心機頗深的王藺暗中破局,以及王氏皇后在家族與兒子利益之間的矛盾,權謀玩得是人心,而《上陽賦》設定了足夠復雜的利益關系。
這必然會讓權斗充滿腥風血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皇后與太子這條線略顯得有些無腦,陰私手段對付女主的行為也比較俗套,缺了點新意。
女主人設暫時脫離雷點,于和偉的王藺很加分。
大女主劇口碑崩潰的常見原因之一是女主人設,前期的《武媚娘傳奇》等劇都人女主人設太小白花而拉低口碑,人物對權力的欲望不夠有說服力。
《上陽賦》女主王儇前期同樣有小白花的影子,但這與她從小受到的溫室與天家至寵是吻合的,雖未免進了俗套,卻也暫時擺脫了強行傻白甜的雷點。
而且,前期一些片段編劇也埋有伏筆,王儇從小耳濡目染的權力觀念,讓她在決策上有一定的殺伐果斷意識。
以與皇帝討論寒族出身的蕭綦是否應該封王為例,士族抵制封蕭綦為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皇帝在拉攏蕭綦與顧及士族訴求之間搖擺不定。
面對皇帝的糾結,王儇的意見很干脆“不管蕭綦是王是將,都是舅舅手中的一枚棋”,而這棋如何用?當然是對自己最有利的用法。
隨口一言,顯示了王儇的善謀敢做,暫時穩住了大女主魅力,只希望后續不要再陷入圣母傻白甜的套路。
王儇是暫時能撐起大女主,而于和偉飾演的王藺則是絕對的加分,這個角色是目前人設最豐滿,有家族責任的束縛,也有長處高位的野心。
王氏曾經擁有的權力與地位讓對帝王沒有足夠的敬重,是一個會強勢干涉皇位的權臣,更懂得如何給自己家族增添駕馭國家權力的籌碼。
但劇中又多次出現他在王氏牌位面前聽家訓的鏡頭,以及他對妻子長公主有情卻又同床異夢的傷感,說明這個角色的欲望先是被家族裹挾,再是自發而生。
權臣的手腕與身為家主的取舍,讓角色有血有肉,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會成為《上陽賦》前期最有魅力的配角,于和偉又拿到了一個好角色。
劇本有這些優點存在,口碑便有成長空間。
而前期的槽點大部分都有時效性,基本都在10集左右會完結,只要編劇能穩中前進,章子怡首部電視劇還是可以拿高分的。
當然,前期是編劇能穩升,如果會走降質路線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