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個勇敢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周末好時光
《何以為家》
電影推薦
/ 記錄聲音,記錄生活 /
當獨自熬過最糟糕的日子后,我想我們終將明白,很多東西不是自己想就可以得到。
時間會告訴我們不管受了多大委屈,要學會自己承受,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為你擦淚。
這很殘酷,卻也現實,這個世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糖罐里。
——《總有些日子需要自己熬過去》
01
封閉了將近兩個月的電影院,最近終于傳出了要開業的消息。
而第一批即將投入電影市場,填補目前檔期空白的復映影片共有五部,即《中國合伙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以及《何以為家》。
當看到這則消息時,荔枝妹第一眼便被《何以為家》的名字給吸引住了,它是五部里面唯一一部進口影片,也是看完之后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一部……
我們很多人都曾抱怨過生活的不公,還有其他來自社會的壓力,比如房租漲價了,比如工作遲到了,比如獎金被扣了,比如某一家很愛吃的餐館關門了。
可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比我們生活得更加艱難,努力活下去的人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大部分人已經很幸運了。
或許那樣的生活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當知道有這么一群人堅強著為自己而活,勇敢又倔強地對抗不公世界的時候,我們又有何等理由放棄追逐生活呢?
02
腦海里浮現出了那個12歲小男孩“贊恩”的模樣,《何以為家》電影海報里的他笑得格外可愛帥氣,可是影片里開頭的他卻是出現在法庭上,用一個不符合他年紀的語氣說道:
“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贊恩在法庭上說到: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你這垃圾”。
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愿我們做洗碗工。
究竟是怎樣的生活,會讓一個小男孩發出如此的傾訴?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黎巴嫩貧民窟里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贊恩”的小男孩,他與父母兄弟姐妹們七口人,一起生活在貧民窟破舊的小房間里。
因為是為了避免戰亂而來到這里,所以沒有合法的身份證明,一家人就連最基本的穩定生活也無法得到保障。
贊恩作為長子,從小就承擔起了家里的重擔,他有著超乎年齡的情商和智商,也看懂那個社會里擺在明面上的規則。他看的很透,卻又不愿意就此妥協,在贊恩身上,能看打一個12歲男孩,對現實命運的抗議和掙扎。
他需要編各種各樣的謊言到藥店買鎮靜劑,只為了幫助父母販藥給監獄里那些藥物成癮的人;
他需要拿著自己做的果蔬汁到街頭叫賣,搬運著個頭快比他的瓦斯罐,再將賣得的錢交給父母;
他需要時刻擔心自己的妹妹被父母賣給隔壁小賣部的大叔做“童養媳”;
……
打工、賺錢、幫父母帶小孩,這就是一個十二歲小孩的全部生活。即使生活艱苦,但他心存希望,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妹妹,不讓她受傷害。
自從知道房東對妹妹覬覦之后,他就生怕妹妹會被自己父母賣掉,就在他收拾好妹妹衣服,跟大巴司機商量好價格,準備帶著妹妹逃離的時候。
但還是晚了一步。他想阻攔媽媽帶走妹妹,可是換來的是一頓毒打。
當他一氣之下選擇離家出走之后,才開始真正獨自面對外面的世界,慶幸的是,他遇到了同樣命苦的女人,也是一位單親媽媽拉希爾,
這位單親媽媽給了贊恩短暫的愛與溫暖,是在原生家庭里所感受不到的。
贊恩在遇到單親媽媽之后,將一腔愛意都給了她的小孩。他給了這個一歲小嬰兒最柔軟的溫柔。他為他買奶粉、沖奶、喂奶,抱著他睡覺,在窗臺上用鏡子反射鄰家電視上的動畫片一邊配音一邊給小嬰兒講解。
即使后來單親媽媽被抓,獨留下這個小嬰兒給贊恩照顧。但他依舊選擇了善良,用微薄之力賺微薄的報酬,試圖以此來維護他與小孩的生活。
贊恩才12歲,卻也同時擔起了媽媽的責任。
贊恩與小孩相依為命四處奔波的片段令人動容,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使有一絲希望,我相信贊恩最后都不會選擇放棄小孩,只是,現實不允許,他畢竟也還是個孩子,這個重擔實在太重。
好在,電影的結尾,給了我們一絲希望。因為選擇向媒體控訴自己的父母,Zain的遭遇最終得到了關注。他出了獄,并獲得了合法身份。
所以,也就有了那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笑臉海報。
03
其實在現實中,在黎巴嫩小鎮的法庭上,是無法做到小孩控訴自己的父母,這條在法律上并未被許可。但是電影導演卻堅持要出現這一幕,理由很簡單:
“這是在隧道盡頭給你的一點點勝利的光芒,正是這點光芒,讓你可以繼續前行。”
想謝謝Zain,讓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黑暗時,又多了一份希望。
是他用弱小的身體去對抗命運,奮力吶喊。
電影結束的那一刻,我在滿眼淚光中瞥見了電影結尾閃過的那句話:
“愿所有勇敢的孩子,都能被溫柔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