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央視的一個脫口秀節目采訪了郭敬明
在節目中,馬東問了一個特別尖銳的問題:
“作為一個南方人,你沒有去過北京,為什么你能寫出如此接近老北京,的生活和語言,甚至臟話都充滿了它?”
對此,郭敬明的解釋是:
“你身邊有很多朋友,你可以問你身邊的朋友解釋一下。”
馬東似乎對這個答案不太滿意,
他暗暗諷刺道:
“老作家要寫一本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感受到生活,而你僅僅通過和朋友聊天就能寫出這樣一部京味十足的作品,真是太神奇了。”
郭敬明似乎認為這是一種恭維,
自豪地說:“是的,是可以完成的。”
相比當時驕傲自信的表情,
2020年底,郭敬明別無選擇,只能發出道歉聲明。
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從作家發展到導演,郭敬明建立的王國被自己親手摧毀,
落得這樣一個名聲,
或許,在他當年選擇抄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預料到了。
01.
1983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
他有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
從小在父母的愛中長大。
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和男孩,
他的父母可以說是他想要什么就給他什么,
郭敬明房間里堆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和書籍。
家里不缺零食和奶制品。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1987年,4歲的郭敬明長期患有嘔吐和腹瀉。
我父母把我送到了醫院。
醫生的話讓郭敬明父母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醫生說:“孩子得了敗血癥,幸虧送來的及時。但有一個后遺癥就是不容易吸收,會導致營養不良。”
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
郭敬明童年被禁錮在醫院的病床上,
看著兒子在病床上虛弱的樣子,
父母極度心疼,
深深的自責。
盡管疾病伴隨著他,
但這也讓他培養了一個愛好,
那就是讀書。
從四大名著到外國的經典他都讀過。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郭敬明康復出院。
但是疾病的后遺癥讓他看起來又瘦又小。
當其他孩子在外面爬樹抓泥鰍的時候,
郭敬明只能坐在家里,
手邊有書和藥。
年紀輕輕,他不愛說話,
性格沉重、沉悶。
一眨眼就到了上學的年齡,
在學校,他
也時常獨來獨往。因為愛讀書,所以在作文方面,
他時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
郭敬明的身高便停止不長了。
升入初中后,
他的身高甚至沒有身邊女同學高,
這也讓他成為了很多同學嘲笑的對象,
高年級的學長更是時常把他作為欺凌的對象。
因為身體瘦弱和自身性格的原因,
讓他并沒有什么力氣去反抗,
只能獨自承受。
不管很快,郭敬明的生活便迎來了轉機。
初二那年,文學雜志開始流行,
在雜志的最后一頁,常常會有征稿的提示。
本就熱愛讀書的他,看見這個消息后,
便動了寫作的心思,
他就向雜志社投稿了自己寫的名為《孤獨》的詩。
不久后,他就收到了一筆寫著稿費的錢款,
這是郭敬明的第一桶金,
盡管微薄,
但這更多像是對他的肯定,
這讓他的內心無比的激動。
在這之后,只要是有空閑時間,
他就會將精力放在寫作上。
高中的時候,郭敬明就已經成為雜志的簽約作家,
他也給自己起了個筆名——第四緯。
這也是他外號小四的由來。
盡管高三功課繁忙,但也無法熄滅他心中對寫作的熱愛。
2000年,新概念作文比賽名聲大噪,
向全國征收優秀的文學作品,
奪獎者可以享受高考的加分政策。
郭敬明此時意識到,這或許是通往成功的另一塊跳板,
他仔細研究了前兩年獲獎的作品,
為了能夠獲得獎項,
他用1個月的時間,投稿了7篇5000字的作文,
甚至到報名截止的當天,他還依然在進行投靠。
這樣的努力和付出,也讓郭敬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那年的作文比賽中榮獲了第一名。
第二年,郭敬明攜新作再次殺入決賽,
并再次拿下了當年的冠軍獎杯,
成為了新概念作文比賽創辦以來第一個雙冠王。
由此可見,郭敬明的文學功底和才華是值得肯定的。
可正當他人生處于小高光時刻的時候,
那一年,高考取消了這一項加分政策,
這也讓郭敬明與理想院校失之交臂,
最終,他被調劑到了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而這也給他開辟了新的一條道路。
02.
初到上海的郭敬明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燈光璀璨。
因為讀的是影視專業,身邊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
相比之下,從小城市里來的郭敬明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在家里,能夠裝一臺電視,一臺電話,
他都覺得十分高興。
可來到上海后,身邊同學的手機每個學期都用得不一樣。
看著同學每天穿著名牌,
一有時間就出去逛街,
而自己什么都不能穿,只能永遠在吃食堂。
郭敬明產生了上海并不屬于我的想法。
因為他讀的專業是影視編導,
整個班里就他一個外地的學生,
上課的時候,老師全程用上海話講,
小組討論和排作業的時候,同學們也不愿跟他一起,
這也讓他再次感受了初中時期被排外的感覺,
甚至是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為了不耽誤學業,
他甚至刻意去學習了上海話。
或許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成功,這兩個字便刻在了郭敬明的心里。
他將自己整天關在宿舍里,埋頭看書寫作,
在大一的時候,他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愛與痛的邊緣》。
大二的時候,他開始創作小說《幻城》,
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可以說是十分艱難,
每每在寫故事大綱的時候,
郭敬明都覺得不是很滿意,
經常寫了改改了寫,
甚至寫到一半之后,將稿件全部撕碎了。
而兒子這樣的內心掙扎,父親也看在眼里,
他將兒子撕碎的紙全部撿了起來,
用了一個晚上的時候將這些紙全部貼了回去,
他告訴兒子說:“不管怎么樣,爸爸媽媽永遠都支持你。”
父親的話就像是一劑強心劑,給了郭敬明巨大的力量,
在這之后他的靈感如泉水般奔涌而至,
他以為自己在寫完的時候有很大的榮譽感,
但真的到了落下句號的那一瞬間,
他卻覺得無比平靜。
之后,他將這部小說發送給了雜志出版社,
在那個年代,像《幻城》這樣的魔幻題材的作品并不常見,
這部作品遭到了出版社絕大多數人的反對,
但出版社的主編卻看中了他的題材新穎、大膽,
他決定將這部作品出版,
不過主編向郭敬明提出了一個要求,
就是在短時間內,將這篇小說改為長篇小說,
郭敬明一時間犯了難,
不過他把這次機會看成是一個挑戰,
他選擇去正面戰勝它。
2003年,《幻城》一經出版就銷售了上百萬冊,
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說最初的10塊錢稿費是他開啟創作的初心,
那么《幻城》所得到的收益則是他充滿野心的開始。
其實如果他能沉下心來認真創作,
或許能夠在今天的文壇上寫下自己光輝歷史,
但他太過于求成,這也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03.
在這之后的一年時間里,郭敬明接連推出了兩部作品,
都取得不錯的銷量,他的身價逐漸上漲,
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羨慕同學的小男孩了。
2003年,年僅20歲的郭敬明就登上了作家富豪榜,
一時間風光無限,備受書迷的追捧。
為了專心寫作,他搬離了宿舍,
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公寓。
在那個時候,郭敬明的商業頭腦就已經顯現了出來,
他意識到或許自己也可以成立一間工作室,
招收一些作家,出版自己的作品,不用去依靠別人。
2004年,在野心的趨勢下,郭敬明創辦了名叫“島”的工作室。
為了能夠讓自己在文學界站穩腳跟,
他給自己制定了相應的計劃,
每天寫幾萬字的稿子,
什么時間出版作品,
作品的風格、定位
甚至是吃飯睡覺的時間都安排的特別詳細。
在2004-2006年的3年時間里,
他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
其中《悲傷逆流成河》更是直接開創了青春疼痛文學的題材,
他將目光放在了學生群體,
抓住學生叛逆時期的心理,
用浮躁華麗的語言,給學生編制了一個個美麗的夢。
工作室旗下出版的雜志《最小說》,
更是成為暢銷的作品,
幾乎每個學生的書桌中都偷偷放著一本。
在那個時期,只要是冠有郭敬明的作品,
全部都是買到脫銷,
銷量剛是常年保持在第一的位置。
但有句俗話說的好,人后是非多,
沒過多久,郭敬明便陷入了抄襲的漩渦中。
知名作家莊羽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示,
郭敬明抄襲了自己早年的作品,
并整理出來的抄襲證據更是長達幾百頁。
但與郭敬明比起來,莊羽的名氣實在微弱,
看著評論里維護郭敬明的言論,
莊羽的內心十分生氣,
她一紙訴狀將郭敬明告上了法庭,
然而事情并沒有她想的那么簡單。
對于她的訴訟,郭敬明似乎早已做好了準備,
他將自己抄襲的地方,全部打亂,
放在不同的章節,盡管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卻無法讓人一眼看出。
這樣的做法,也讓莊羽的維權之路變得一場艱難,
訴訟更是一拖再拖。
對于這場官司,莊羽后來說道:“我真的身親俱疲,太難了。”
與備受煎熬的莊羽相比,
郭敬明倒顯得異常輕松,
他甚是十分大膽的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這邊有了開頭的場景,
盡管后來郭敬明被問到跑到廁所哭泣,
但他還是表示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幾個月后,法院下達了最終的判決,
郭敬明抄襲的事實成立,
賠償莊羽21萬元經濟損失,
同時停止銷售抄襲書目。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
對于這個結果,郭敬明選擇了視而不見,
他的名氣一點沒收到影響,
其他作品的銷量更是逐年增長。
在2007年的時候,
郭敬明更是直接登上了作家富豪榜的榜首,
這場風波甚至沒有帶給他一點影響。
同年,郭敬明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作,
將自己的工作室升級為了“上海柯艾”,
他占股75%,剩下的股份一部分是長江的,一部分是天娛的。
有了出版業和娛樂圈兩位大佬的加持,
郭敬明的人生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低,
他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第一步就是進入作家協會,
在王蒙的介紹下,郭敬明成功加入作家協會,
并享受副處級的待遇。
第二步便是參加各種綜藝節目,
維持自己的熱度,
他甚至跑到唱歌比賽當起了評委。
第三步便是轉戰電影界,
科班出身的專業背景,讓郭敬明對于拍電影這件事信手拈來。
2010年之后,中國電影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郭敬明抓住時機,將自己的作品《小時代》改編成了電影,
他創造了一個屬于獨屬于郭敬明的電影風格。
影片中,幾個女孩的青春和經歷的故事,
與現實相差甚遠,
夢幻的色調、漂亮的建筑和奢靡的場景,
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場如泡沫般的夢境。
盡管這部影片的成本不過4700萬元,
但卻取得了7.8億的票房。
跟一個字一個字碼字賺錢相比,
拍電影賺錢似乎更容易一些,
郭敬明上癮了,他在電影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大。
隨著互聯網行業漸漸興起,
紙媒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郭敬明旗下的雜志紛紛停稿,
而他自己也不在寫書,
將全部的經歷放在了拍電影上。
在這之后,他先后推出了《小時代》同系列電影,
都收獲了很高的票房。
他也一舉成為了暢銷導演,
完美的實現了自己的轉型。
他甚至得到了當年“中國夢踐行者”的稱號。
看著自已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
郭敬明覺得無比的自豪,
他表示:“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夢”。
04.
《小時代》四部曲完成之后,
郭敬明又推出了電影《爵跡》,
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可以用十分豪華來形容,
在特效方面更是用上了CG和動作捕捉的技術,
這部制作成為高達1.3億元的作品,
卻沒有達到郭敬明的預期。
制作技術的粗糙和演員尷尬的演技,
讓《爵跡》剛上映便收獲了無數惡評。
盡管在全國路演時,郭敬明淚灑當場,哭泣賣慘,
但這部作品最終僅僅取得了3.82億的票房,
仔細對賬之后發現虧損了將近兩成。
從《爵跡》的衰落,不難看出觀眾對郭敬明的態度,
其實在《小時代》上映的時候,
對于郭敬明的罵聲就頻頻傳來。
此時,發生在他身上的不幸遠不止票房虧損這一件事,
作為電影投資方的樂視爆發債務危機,
最終于2020年退市,
他投資的500萬血本無歸。
正當他準備用《爵跡2》為自己贏回臉面的時候,
主演范冰冰卻因為稅務問題慘遭封殺,
他不得不將電影撤檔,
并斥重金修改所有范冰冰出現的鏡頭。
2020年,《爵跡2》改名為《冷血狂宴》轉土重來,
本想著能夠打一場翻身仗,
可等待他的卻是自己王國的崩塌。
2021年初,郭敬明以導演的身份參加了《演員請就位2》,
在節目中,他我行我素、不按常理出牌的態度,
讓坐在評論席里的李誠儒老師都看不下去了,
對他說出了如坐針氈這四個字。
在最后一期的錄制現場,他更是氣的爾冬升憤然離場。
隨著節目的播出,
他隨意發放S卡,隨意評價演員的做法,
將自己的路人緣徹底敗壞。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國內156名編劇、作家、制作人聯合簽名抵制郭敬明種種不當行為,
站在風口浪尖的郭敬明在重壓之下,不得不出面道歉,
而他欠莊羽的那篇聲明也終于在16年后兌現,
至于他是不是真心悔過,大家也無從得知,
不過從他的道歉信中,不難發現,
他將自己的錯誤歸結到了年少無知。
而他發聲明的時間點,正是他的新電影剛剛上映6天的日子。
其中的緣由或許能夠一探究竟了。
結語:
如今,39歲的郭敬明已經銷聲匿跡了很久。
從最初純粹喜歡寫作的少年,
到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的商人,
郭敬明的發家史可以用唏噓兩個字來形容。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
野心取代了他寫作的初心,
名利迷失了他的眼睛。
有野心是好事,但也要走在正道上,
不論是作家、導演還是任何人都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畢竟有時候摧毀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