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日是于和偉的生日。一個多小時的直播,歡樂滿滿。和朋友交流能讓人笑到肚子痛。雷佳音向他申請了28次,但他沒有回答,并將其返回到熱搜。擁有1000多萬粉絲的于和偉,不唱歌不跳舞,沒有太多綜藝節目,完全靠表演實力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流量”明星。
直播中的于和偉沒有任何明星風范,不時露出一副鬼馬表情。現實生活中的于和偉和《懸崖之上》中的周乙從外到內完全不同。
評判演技的時候每個觀眾心里都有一個尺度。以我為例,演技分三個等級。基礎一年級基于自己的氣質和行為習慣,很難接近角色。無論他或她扮演什么,他或她都是他或她自己。第二檔可以放下自我,全心投入角色,但要么是表演不到位,要么是表演痕跡太重;第三檔是在不同角色間自由切換,隨時奉上“變臉”演技,沒有任何表演痕跡。
這一次,于和偉在《懸崖之上》的表現甚至高于我指定的第三檔。他不僅把人物塑造得極其精準,還給觀眾帶來了很多驚喜。被稱為行走的表演教科書,以至于看完電影后的每一個場景都令人難忘。
《懸崖之上》,沒有浪費戲份,沒有多余的場景。影片始終保持著一種張力感,這種張力是由演員全身心投入到劇中來驅動的。任何一個演員玩hip,讓觀眾玩,都會導致氣氛的全面崩潰。所以《懸崖之上》相對于其他科目,表現難度集體加碼。在此基礎上,于和偉周乙的表現就更加困難了。為什么這么說?
一方面,角色限制了于和偉的表演空間,但他想在有限的空間里傳達比其他角色更復雜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在沒有預熱和電影鋪墊的情況下,四人組成的任務組在跳傘落地的那一刻落入了敵人設下的陷阱。他們后面的四個人的情況不同。他們中的一些人正在與近在咫尺的敵人進行斡旋和斗智,而另一些人則在荒涼的哈爾濱,面臨著敵人的瘋狂追擊,這是危險的。每走錯一步都將萬劫不復,于是他們站在了“懸崖”上。
從演員的角度來說,能得到這樣的角色是幸運的。電椅成了張譯發揮演技的舞臺,關于兒子的兩部戲令人動容。秦海璐的哭戲特別有感染力。劉浩存飾演的小蘭游走在溫柔與智慧之間。結尾帶淚的特寫,生動而意味深長。他們都有自己快樂表演的“精彩瞬間”。
相比之下,于和偉的周乙走在刀尖上,掩飾情緒,隱藏內心,從肢體語言到情感傳遞都很低調。
于是,在車上和張憲臣告別時,他沒有停留和放棄,被高科長關在會議室里,假裝泰然自若,沒有暴跳如雷。但是周乙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他蹲下來檢查張憲臣的身體。他的悲傷轉瞬即逝。他差點哭了,但起來后表情如常。這種短時間內的情感反差,比為了一場演出而哭還要難。
另一方面,面對周乙,于和偉的表現超越了水平。他用自己的專業和專注把自己變成了周乙。每一個場景都令人著迷。他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一絲表演的痕跡,但是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會想起他表演的細節。
縱觀整部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于和偉明顯的等級觀念。影片開始時,周乙的真實身份沒有暴露,而于和偉表現的是一名普通的間諜。這一部分,他得打好性格氣質和行為習慣的基礎;身份曝光后,完成“烏特拉”操作的重擔轉移到了他的肩上。這時,周乙的身份和處境變得復雜起來。觀眾的訴求是想看到周乙在不同身份中的不同表演,而于和偉必須非常精確地展現這一切。控制情緒和表達情緒相互制約。看到犧牲時戰友的情緒切換,看到告別時張憲臣眼眶泛紅的瞬間,在車上用手掐滅紙條的小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傳遞給觀眾是一個演員的功力。
人物魅力和演員魅力交相輝映,《懸崖之上》中的于和偉將個人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這種魅力來自于他表演的高度專注,始終沉浸在角色中,而表演的專注和角色周乙的專注是高度統一的。
周乙已經潛伏在特勤局好幾年了,烏
特拉行動中他是被高科長懷疑的對象,也一直被其他人懷疑并監視著,這樣的角色有高情商、高智商,并且邏輯縝密、從不出錯。因此,于和偉和其他演員的對手戲就會好看到令人興奮。比如他和余皚磊在咖啡館的對手戲,表面松弛,實際上是一場關乎生死的心理戰,于和偉看起來泰然自若,但觀眾能感知到他從猜測對方有沒有看到記號、坦白身份加以試探,到最后變成教育對方占據上風的情緒反轉。和張譯的對手戲令人動容、和倪大紅的對手戲張力十足,毫不過分地說,《懸崖之上》里,于和偉就是行走的表演教科書。
入行20多年,于和偉塑造過太多精彩的角色了,并且一直用不同年代、形象反差大的人物去丈量自己寬廣的演技,哪怕觀眾有很高的預期,都能帶來驚喜。為了他,我會再去刷一遍《懸崖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