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盲琴師》正在全國上映。和很多粉絲一樣,誰?這部電影我已經期待兩年了,所以說《盲琴師》兩年前在波蘭上映并在各大電影節上獲得多項大獎并不為過。之后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金雞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外國演員獎。期間也獲得了主流媒體和影評人的支持,是不可多得的口碑佳作。所以這部電影能登上大銀幕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給影迷和所有觀眾的年終電影福利。
看完之后我覺得買票看這部電影還是值得的!
他用一生治愈童年,觀眾用兩小時治愈自己
《盲琴師》主人公米耶特出生在波蘭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他的視力就因病逐漸衰弱。他沒有得到家人的照顧,而是被遺棄在一所修道院。經歷了悲慘的童年后,米耶特憑借自己的音樂天賦成為了一名鋼琴家。他用玩耍成就了自己,用世俗的眼光抗衡,用一生治愈了童年的傷痛。
這樣的人物和故事讓觀眾百感交集,收獲頗多,其中最重要的收獲是通過《米耶特故事》治愈了自己。
米耶特的生活是不幸的。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的父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他終身失明。長大后,他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他的性格和視力障礙使他無法與外界正常相處。他敏感、脆弱、孤獨,沒有親人可以依靠。
當電影被投射到現實中,我們有多幸運?如此努力的米耶特,并沒有放棄自己或者對音樂的追求。擺在我們面前的壓力和困難是什么?米耶特故事帶給觀眾發自內心的共鳴和震撼,反過來又能給觀眾努力的力量。
其次,可以感動觀眾。在米耶特,的故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防守。我在兩個小時內用完了一包紙巾。
其實《盲琴師》并不煽情,甚至在情感表達上有所克制,只是還原了米耶特的生活,但這種真實太有力量了,影片對米耶特外在的遭遇和內心的變化刻畫得極其生動,很多細節讓人瞬間淚流滿面。
《盲琴師》貢獻了很多精彩紛呈的米耶特,瞬間比如他的第一次登臺演出就得到觀眾的認可,讓人激動不已;對爵士的追求也是跌宕起伏,終于承認有一種解脫,上帝為他打開了一扇窗;還有米耶特一直渴望的愛情。當他真的遇到一個喜歡他,理解他,不以憐憫之心與他相處的女人時,他又為他高興,又為他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盲琴師》不以時間為軸,而是采用不同時間段的交叉剪輯方式,帶給觀眾如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一次次被米耶特經歷深深打動。
例如,電影將米耶特在修道院故意搗亂的表演與他成年后在舞臺上狂野不羈的表演一起剪輯,讓觀眾對米耶特的個性和他演奏風格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在咆哮命運的不公,挑戰世俗的條條框框。
比如電影快結束的時候,父親在馬圈帶來的米耶特黑暗時刻,就和父親去世前兩人的最后一次見面放在了一起。這不僅是米耶特和他自己之間的最終和解,也是失蹤的家庭找到一個立足點。同時也讓觀眾如釋重負,找到了情緒出口,眼淚又流下來了。可以說,米耶特用一生治愈了自己的童年,而觀眾可以通過兩個小時的電影治愈自己。
無與倫比的聲畫體驗,用電影票錢聽一場音樂會
《盲琴師》對觀眾的治愈和感動已經值回票價了,卻讓我覺得更有價值的音樂。從電影的開頭到結尾
由鋼琴獨奏和爵士演奏貫穿,每一首都令人難忘。其中有幾首知名作品,比如按照故事順序米耶特第一次公開演出彈奏了肖邦的《革命》,但更加慷慨激昂,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而更多的音樂則來自原創,《盲琴師》由波蘭鋼琴怪杰萊謝克操刀,所有的曲目都和電影相契合,完成故事或角色要傳遞給觀眾或興奮、或愉悅、或哀愁、或孤獨的情感表達,更加凸顯音樂力量,也讓觀眾完全理解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在電影院出色的視聽環境下,2個小時的電影,相當于用一張電影票錢聽了一場動人的音樂會,太超值了。
殿堂級導演+國寶級演員,貢獻表演盲人天花板
對《盲琴師》的期待也來自于電影主創。導演馬切伊·佩普日察是波蘭殿堂級的導演,而主演大衛·奧格尼克則堪稱國寶級演員,這是兩個人在口碑佳片《生命如此美好》之后再次合作。
雖然報以極高期待,大衛·奧格尼克還是帶給我驚喜,這一次比《生命如此美好》里的角色更高難度,同時還更出色、更極致。
米耶特身上貼著多重標簽,想找準盲人的狀態已經很難了,同時米耶特又是音樂天才、有童年陰影,他性情多變,時而樂觀、時而敏感、時而脆弱,當這些特點匯聚于一身,表演難度可想而知。并且,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可以留意一下,奧格尼克在抓住角色視障狀態的同時,他演奏時的指法和節奏與我們聽到的音樂完全相符!這意味著他在鋼琴訓練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之所以說奧格尼克貢獻了表演盲人的天花板,是因為他確實已經超越了表演層面,對角色全情投入,將自己“變”成了米耶特自身,肢體語言上,對盲人的生活狀態以及鋼琴演奏細致入微,沒有一絲瑕疵;情緒方面,米耶特的固執、敏感,琴鍵上的忘情投入,每一次情緒的突然轉折都充分傳遞出來,讓觀眾感知到人物內心,可以說,奧格尼克和銀幕上的米耶特互相成就,看他的表演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奧格尼克外,其他配角也非常出色,特別是飾演童年米耶特的小演員,也把小米耶特的固執和剛剛徹底失明時的狀態呈現的很完美,和成年后的米耶特互相投射,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從而收獲更強共鳴。
不管從哪個維度來看,《盲琴師》的價值都遠遠超過一張電影票錢,觀眾在2個小時里能收獲共情和感動、能治愈自己,同時也能欣賞一場優秀的鋼琴表演,可以說是檔期內必看的一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