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一手開創了功夫電影,此后效仿者眾多,導演、投資商都希望盡快出現第二個李小龍,繼續引領新興的功夫電影浪潮。
但模仿李小龍最像的人基本都沒成功,什么原因?
就是因為李小龍是真正的功夫巨人,出道即巔峰,已經成為一個神話,不可能有人真的超越他。
能做到這些的基本沒有,除了成龍。
成龍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其次,在動作設計上,“李小龍在跟別人打斗時會大喊大叫,表現的是他的氣勢和憤怒,那我在打斗的時候就可以一邊叫一邊做鬼臉,表現的是自己有多疼?!?/p>
如果只是這樣,成龍頂多是個很賣力的演員,是一個沒有多大成長空間的小人物。
成龍的逆襲,是他抓住了小人物的另一個特點——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像小強一樣命硬,認清現實依然勇敢。
成龍跟世界上所有影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上了全世界保險公司的黑名單。
別人的電影是靠情節推動,他的電影是靠動作設計推動,在他看來,一個驚險動作比十個經典片段都重要。
成龍就靠驚險動作的完成度和完美程度,一次次向極限挑戰
,拍片現場什么跳樓、跳崖、跳車都不在話下。
他的動作不知道破了多少次世界電影史記錄,骨折、拉傷是常態中的常態。
可以說,功夫片其他演員都在找替身,成龍每部影片都在找死神。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經典動作每次都能填充足夠豐富的細節和起承轉合的故事情節。
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匯,叫“活不過下一集”,觀眾看了成龍的電影,都擔心他“活不到下一部”。
像成龍已經66歲,還在一線打拼的小人物基本不會再有了,就像當年神一樣的李小龍一樣。
周星馳是眾所周知的喜劇之王,剛剛過完58歲生日。
但在他自己看來,他還是當年那個演尹天仇的小人物,“那些小人物的生活情景并沒有離我而去?!?/p>
如果說成龍是動作大師,周星馳就是一個龍套皇帝,在跑龍套的時候就為了一句臺詞,跟導演計較半天
:“我有跪下來說,導演,讓我再說一次?!?/p>
有人勸他,“演戲又不是力氣活,你干嘛像條狗一樣賣力?”
《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一句臺詞就是他最好的回答:
“臨時演員也是演員,也是拿一天工資上班的,敬業一點!”
自己當導演后,他的電影最喜歡用小人物,也最能把小人物給演活。
在周星馳看來,一部電影中不存在小角色,每個人都是有用的角色。不管什么戲份的人,都對最后效果產生影響。
《大話西游》扮演唐三藏的羅家英,評價周星馳,“他會讓你自己發揮,做得不好他會提醒我?!?/p>
《唐伯虎點秋香》扮演石榴姐的苑瓊丹說,“周星馳能發掘你的長處優點,你想象不到他會教你演戲?!?/p>
很多小人物也因為周星馳電影功成名就。王寶強說,尹天仇這個角色,激勵我從跑龍套一直打拼到今天。
為了致敬小人物,繼《喜劇之王》后,周星馳又拍了一部《新喜劇之王》,
“在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真實、自信、認真甚至是較真,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遭遇再多困難也不會放棄?!?/p>
這部電影他用的演員,正是被《喜劇之王》影響過的王寶強。
現在很多知名演員,并沒有太大的背景,甚至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
但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優勢,這意味著接地氣,意味著有憨氣、痞氣以及有厚重的生活氣息。
相較而言,電影院校在演員技能錘煉方面或許有特色,但對藝術底蘊方面并不具備必然優勢。
拿黃渤舉例。
他讀電影學院之前,做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甚至玩具店售貨員、鞋廠經理,
可以說是多崗位、不可復制的社會歷練。
比如周星馳邀黃渤出演《西游降魔記》中的孫悟空,
黃渤并不覺得被周星馳看上,是自己的幸運。
因為
周星馳演過的至尊寶是難以逾越的高峰,黃渤覺得這是一個巨大挑戰,想嘗試一下突破自己,又不能把話說得太滿,于是這樣說道:“您這座山太高了,我翻不過去?!?/p>
這就是低調、謙虛的智慧。事實表明,他最后演的“丑猴子”,確實讓人眼睛一亮,被稱為“最接近原著的孫悟空”。
日光卿晨在《命運厚待認真生活的人》中提到,“我從不相信這個世界有所謂的幸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某一天因為某部劇紅透了半邊天,你以為他那是運氣,但你又怎么知道,在無數個演小人物的劇里,他甚至比主演都要認真。如果不是他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努力,無論什么劇本,他都難擔當起主角的重任?!?/p>
命運始終在厚待認真付出的小人物,他們終將成為自己的主角。
黃渤46歲,依然在路上。
,并發表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