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對于我來說,房子不止是臉面,它更像是刀刀見肉的里子,傷筋動骨!”
海清童瑤,兩個都是只差一個獎項就拿下電視劇獎大滿貫的女神攜新劇《心居》來襲。
劇中。
海清飾演的是一個嫁入上海八年的外地媳婦。
童瑤是本地的大姑子。
一個小有心機,但賢惠持家,老實本分。
一個是外企高管,精明能干,漂亮高傲。
兩個性子和家庭完全不同的人湊到一起,那會是什么模樣?
《心居》一開頭,就單刀直入切主題,圍繞著“買房”兩個字展開,將矛盾值和期待感拉滿。
一、關(guān)系切身利益下的微妙親情
都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親情是每一個人這一生中,除了死亡外,無法割舍的牽絆。
然而這種宿命一樣羈絆的情感,在關(guān)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時,就算是一家人,關(guān)系也會變得微妙起來。
擅長生活劇的滕華濤執(zhí)導(dǎo)自己擅長的作品。
這一次,他同樣將矛盾定位在了買房上,不過在家庭關(guān)系中,卻是摒棄俗套的婆媳關(guān)系,從姑嫂關(guān)系切入。
婆媳關(guān)系難處,姑嫂關(guān)系也不例外。
海清扮演的馮曉琴嫁入顧家八年,做起了“全職太太”在顧家的老屋里,照顧老人孩子。
起先的她,目的只有一個,要一個上海戶口。
在上海落地生根。
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她的心思也漸漸地活泛了起來,想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為孩子打算,為她的原生家庭打算。
于是作為一個“全職”八年,口袋里只有三萬塊錢的人,竟然動了買一套兩百五十萬房子的主意。
她看上的地方不遠(yuǎn),離老屋,用劇中的話來說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她的打算,是這樣既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也能夠照顧家里的兩個老人!
她沒有想要拋下兩個老人。
然而對于顧家人來說便不是這樣想了。
首當(dāng)其沖出來反對的,就是童瑤扮演的大姑姐顧清俞。
她一個單子能有七八百萬的提成。
自己住著大房子。
在外能管住員工,在家里也是有絕對的話語權(quán)。
她對弟弟說:“如果是你想借錢買房,不管多少錢我都會借給你,如果是她的意思,你又不那么贊成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她可以借無用的弟弟錢,多少都沒有關(guān)系。
可是對于弟媳婦,她覺得這是算計,心思太多,想搬出去,不想再照顧老人,于是一分錢也不愿意借。
但人很聰明,不管怎么不愿意,臉上都是笑呵呵地說著客套話,從旁敲打,但不會撕破臉。
這是她作為一個職場人員,企業(yè)高管的素質(zhì),清醒又理智。
然這種清醒理智放到家庭里,卻不那么適用了。
她了解自己弟弟的無能,清楚自己弟媳婦的能力,而這一套兩百五十萬的房,對她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但為了拿捏住弟媳婦,她并不愿意借。
明明是出錢就可以解決掉的麻煩,最終在她表面和氣,暗地里關(guān)起門來給父親弟弟條理分明的分析中,讓弟弟和弟媳婦的夫妻關(guān)系徹底破裂。
也由此,徹底斷送了自己弟弟的性命。
二、演員演技牽動觀眾
海清和童瑤將這兩個極端又復(fù)雜的人物演繹得剛剛好。
馮曉琴的老實外表下的精明算計,顧清俞的理智清醒,甚至是冷酷,都讓觀眾對她們是又愛又恨。
尤其是劇中的弟弟顧磊死了以后。
更是將兩人的矛盾徹底激化。
讓原本就維持著表面和平的家庭關(guān)系變得風(fēng)雨飄搖。
馮曉琴指責(zé)顧清俞,稱是她害死了顧磊,她挑撥夫妻二人的關(guān)系,她做什么都壓了對方一頭,把自己弟弟的福氣給占沒了,才會如此!
而顧清俞卻覺得是對方不知足,買不到房就大半夜鬧離家出走才害死了弟弟,兩人是各說各的理,互不相讓。
看得人揪心。
觀眾跟著二人的情緒走,一會兒為這個抱不平,一會兒又覺得這個做得不厚道。
大起大落的情緒間,不禁想問,設(shè)計這樣的劇情,到底是為什么?
三、劇情映照現(xiàn)實,難說對錯
其實。
像劇中海清和童瑤扮演的這種姑嫂關(guān)系,在現(xiàn)實生活里并不少。
一個女人外嫁出去,努力地融入婆家,可是總會因為種種事情得不到完全的信任。
“融不入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便是最好的寫照。
但也如劇情那般,其實不管是公公婆婆、大姑姐、小姑子,除去個別真的特別能咋呼作妖的,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壞人。
就像劇中的顧清俞,她喜歡給家里人分析,讓他們防著弟媳婦馮曉琴。
可這說明她是壞人嗎?
并不然!
她比父親和弟弟知道得多。
她清楚馮曉琴當(dāng)初為什么一定要嫁自己那個看起來不怎么樣的弟弟。
她還知道。
對方有一個被當(dāng)做弟弟養(yǎng)的私生子。
為了一個上海戶口,委曲求全,還隱瞞家人孩子的事情,面對一個精明算計的弟媳婦,她又如何能交付全部的信任?
弟弟已經(jīng)很軟弱了。
父親又是個老好人。
若是家里沒有一個清醒的人在,若是對方真存了什么壞心思,再后悔就都晚了。
她做事情的一切出發(fā)點,只是希望自己的弟弟還有父親,奶奶他們的權(quán)益能夠得到相應(yīng)的保障而已。
馮曉琴呢?
她也不是壞人。
命運的捉弄讓才15歲的她懷了孩子卻沒能結(jié)成婚,她本來可以選擇打掉這個孩子,那么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但那畢竟是一條小生命啊,她沒忍心,選擇將他生了下來。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她是善良,重情重義。
后來,她到了上海,她想在上海落地生根,于是為了上海戶口,主動追求有點殘疾的本地人顧磊。
這確實是她的算計。
然而嫁進顧家八年,她任勞任怨,一直辛苦地照顧家人,在柴米油鹽中開啟忙碌的一天。
日復(fù)一日,也沒有說什么。
對于丈夫。
她也保持著絕對的忠誠,不嫌棄他的殘疾,只是要求對方上進一點,為他們的未來打算而已。
像她說的,將來要陪他吃苦的是我不是你們!
夫妻向來是利益共同體。
丈夫不上進,她比誰都著急上火也可以理解。
而且著急歸著急,她對于丈夫還是很好的,只差一天的生日,所有人都記得姐姐顧清俞的,跟她道生日快樂,卻沒一個人記得丈夫顧磊的。
可她記得,即使再生氣,她還是會看著時間,在零點的鐘聲響起后,給人備下一朵玫瑰花,祝他生日快樂。
顧磊走了,作為這個房子里唯一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又是事故的間接傷害人,她被全家孤立。
唯一的三萬塊存款還在房子的定金中給交付出去了,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面對這些冷暴力,她也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兒媳婦,一個母親的責(zé)任。
努力地在照顧家里。
顧清俞再次因為錢的事情,在家族群里被懟,她還主動讓孩子幫人解圍。
緣由是:“顧磊和他這個姐姐關(guān)系最好了,如果他在的話,看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幫她說話的。”
這樣一個會為他人考慮的人,怎么會是一個壞人呢?
只是她們站的角度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向不同罷了。
四、劇情警示生活
《心居》里的“買房矛盾”、“姑嫂關(guān)系”都不過是現(xiàn)實生活里的縮影而已。
它直面這些映照現(xiàn)實的糟心又瑣碎劇情。
或許是想讓人從中得到一些警醒。
《心居》,心居,不能讓彼此的心靠近,坦誠相待,只維持著表面的和平友好。
宛若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guān)系又如何會好呢?
“大家誰都不想吃虧,不想被欺負(fù),可到最后,到底誰欺負(fù)誰,也說不定。”劇中顧士宏的老朋友一句話道明了姑嫂這個關(guān)系問題的核心。
不過。
沒有一個女人從自己家嫁到另一個家,是奔著雞飛狗跳的生活去的。
即使有小心思,有自己的算計。
也都是想要安穩(wěn)過日子的。
心安定下來了,有了歸屬感,矛盾自然也就減少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難免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的想法。
一家人,是求同存異。
相互理解,而不是處處防備,言語責(zé)備,不是嗎?
看完記得關(guān)注@文刀貳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侵刪
關(guān)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