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鞋子》以兒童為主要演員,講述了一個樸實卻動人的故事。片中兩個男女小演員的
表演看似沒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卻取得了非常真實動人的藝術效果。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影片強調細節,演員們又非常善于表現這些細節,才使得表演格外富有感染力。
賞析《小鞋子》中兩兄妹的哭泣細節,用樸實的故事展現人間溫暖。
阿里的五次哭泣
影片中的兄妹阿里和莎拉,
有著會說話的眼晴。
他們的種種心情如擔心、渴望、愧疚、焦急,都從兩個人美麗的眼睛里真實地傳達出來。
因為一雙丟失的小鞋子,兄妹倆經歷了一連串的意外事件,
哭著笑著給我們留下兩個堅強的小身影。
影片中著重展現阿里的“哭”主要有五次:被菜店老板罵的阿里害怕得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卻不敢吭一聲。
被父親批評不幫忙做家務時,
阿里一邊因為弄丟了小鞋子而忐忑不安,一邊因為父親嚴厲的責罵而害怕不已,
眼神里滿是哀求和傷心。
因為遲到被教導主任訓斥時,好學生小阿里不敢辯解,乖乖回答老師的盤問,眼淚卻抑制不住地流下來。
錯過跑步比賽選拔的小阿里十分渴望參賽,這樣才可能補償妹妹一雙鞋子,
遭到老師拒絕后難過不已,哭泣著繼續懇求老師。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作為冠軍的小阿里卻因為沒能拿到季軍,在拍照時哭得傷心極了,這既是對不能給妹妹鞋子的愧疚,又是對自己的悔恨。
使人心疼不已,一個有責任感、敢作敢為卻又乖巧懂事的孩子形象就這樣活靈活現了。
莎拉打動人心的眼淚
相比之下,妹妹莎拉幾次哭的表演相對收斂,卻同樣打動人心。
得知自己的鞋子弄丟了,莎拉著急地直抹眼淚;鞋子丟的第二天早晨,莎拉穿著哥哥臟兮兮的球鞋出門,
生怕被別人看到會取笑,
小心翼翼地探出腦袋,仔細觀察便能看到她臉上還有淚痕在閃閃發光。
看到別人家失明的父親,兄妹倆便不再討回自己的鞋子了,莎拉的眼里甚至盈滿了淚水,一個孩子是擁有多么善良敏感的心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充滿艱難與苦澀的生活
影片通過孩子們這樣的目光,展現了生活的艱難與苦澀。以溫情與理解展現出他們過早地承擔和責任感,孩子的哭泣讓人感動,兩個小演員的笑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小男孩穿過喧鬧爭吵的人群,耳邊充斥的都是咒罵、訓斥和爭吵,
終于回到家時,屋里的妹妹正對他微笑著,
笑容從門的另一邊傳來,顯得格外純凈而美好。
聽到鞋子補好的莎拉立刻露出簡單純粹的笑容;穿著哥哥又大又臟的球鞋,莎拉緊張得不敢站隊,聽到老師表揚穿球鞋的孩子時,卻又立刻開心地笑起來,笑得非常甜美。
兄妹倆一起洗鞋子,
不一會兒卻發現了肥皂泡泡的樂趣,
孩子們童真的笑臉和一個個五彩斑斕的泡泡一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當女孩將撿到的鉛筆還給薩拉時,
原本皺著眉頭想著“這不是穿我鞋子的那個人嗎?”的薩拉很快露出感激而友好的笑。
哥哥保證地說出:“我會得季軍”,繼而兩人相視一笑,溫馨的親情就這樣不著痕跡地充滿了整個畫面。
出色的細節刻畫
影片還通過很多細節表演展現出溫暖的人情和善良的品質。兩個孩子
年紀小卻已懂事地幫忙做家務,
父親甚至夸獎說:“莎拉的茶味道特別好”。
畫面中莎拉的一只小手握著筆頭,阿里的一只手卻帶著新鉛筆伸了過來,怯怯地放下,
女孩的手則猶豫不決地搓了會兒,最終拿起了新鉛筆,
孩子的心理活動就這樣精妙地表現了出來。
每次兄妹倆接力換鞋時,手忙腳亂得令人心疼;心思細膩的莎拉在夜里為淋雨的唯一一雙鞋子擔心不已,連忙叫醒哥哥。
機靈的阿里為不善言辭的父親解圍,
懂事的阿里不敢貿然答應主人家孩子一起玩游戲的請求,而是帶著疑問的表情看向父親,得到允許后才放心地玩開了。
最好的故事用樸實真摯的表演展現出來,給予觀眾的是真切感人的心靈震撼。
質樸的鏡頭
影片畫面質樸,鏡頭拍攝卻細致入微。
作為一部兒童電影,影片利用特寫鏡頭將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活潑。
而長鏡頭、重復鏡頭的出現,則有效地突出了影片的主題。此外,導演蒙太奇剪輯手法的應用,在推動故事高潮的發展上也有著可圈可點之處。
結語
在《小鞋子》中,兩個孩子的父親說過一句話:“這是清真寺的糖,暫叫我們保管。”這種
雖貧窮卻不貪婪的正直品質,
正是影片的“正能量”之一。
而窮人間互幫互助的溫情也可以從一小捧玉米粒里漫溢;失明者被好心的路人領著進了鞋店,路邊的阿伯也會好心地安慰和幫助陌生無助的小女孩薩拉。
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人情,就在每一個角色的細致表演中打動著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