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自微信公眾號“南都娛樂”,微信號:nanduent
清明節后看什么?
“剛說完呢”,電影博主溫特向記者傳來微信,附上一張微博截圖,是原定4月2日上映的電影《你是我的春天》官宣撤檔的消息。
十分鐘前,溫特正在采訪中向記者表示,希望這部電影能堅持“挺住”——3月25日,清明檔電影中的種子選手《人生大事》和《神探大戰》已經相繼退出,懸疑片《最后的真相》和《被害人》也已停止宣發動作。
雖然疫情陰影揮之不去,但全國仍有一半的影院還在保持營業。溫特相信市場還有空間,呼吁清明檔影片“別全跑了”,經歷了低迷三月的電影院,正急需新片上線。
采寫_本刊記者 朱雯怡
01
復盤三月:片荒之后是疫情
據貓眼專業版統計,2022年3月,全國電影總票房達9.12億元,為近十年單月最低票房(除2020年)。
3月5日起,電影博主溫特每天在微博上記錄、匯報全國電影放映總場次、觀影人次、上座率、營業數及總票房等數據。彼時,疫情開始在多地零星復發,全國影院的營業數量仍超過一萬家,但票房慘淡:工作日僅一兩千萬,3月11日甚至成為十年以來票房最低的周五。
“那時候是沒有片子,不能說是疫情(影響),因為當時(影院)就關了10%不到。”由于農歷新年在2月初,一個月之后,春節檔的能量已經基本釋放完畢,隨之而來的冷檔期內并無商業大片,這讓影院在三月上旬迎來了嚴重“片荒”。
“你知道嗎,最近賣的最好的國產新片是《我心飛揚》,六百多萬,還是2月25號(上映)的。”很難想象,這部踩著冬奧余熱上映,因主演的負面爭議被嘲“撲街”的作品,竟然是近一個月來票房最高的國產新片。
溫特本以為那時便是電影市場的谷底了,殊不知真正的谷底尚未到來。海外IP大片《神秘海域》和《新蝙蝠俠》在14、18日分別上映后,各地疫情洶涌襲來,深圳、長春、上海等各城市的電影院相繼關閉。
溫特記錄的各項數據還在持續走低。據其統計,3月24日,全國影院營業數量僅6000家左右,營業率為49%。“現在有些數據我都故意報高一點點,比如電影院營業數,我會比貓眼淘票票(等平臺的數據)都多一點點,不要報的太差了,不然大家越來越沒有信心,就陷入一種惡性的循環。”
溫特透露,此前他曾公開指出貓眼、燈塔等平臺統計的影院營業數存在虛高的現象。“他們之前是只要影院有排片(就算),這樣就比較(虛)高了,比如深圳那個時候,我看貓眼或者燈塔都是百分之三十幾(的營業率),但深圳(的影院)其實全關了。后來被我說了以后,他們就改成賣票的才算。”
然而按照出票情況來計算營業率,數據又會顯得比實際情況更差。因為還存在極少數正常營業的影院一天都沒賣 出一張票的情況。“這機 率是比較小,但是也是有的”他解釋道,因此他每天在記錄影院營業數時,都會酌情增加一點,希望略微體面一些的數據能夠給片方帶來信心。
02
影院經理:正申請租金減免
溫特提到,像三月中旬上映的《神秘海域》《新蝙蝠俠》這樣的好萊塢大片,核心受眾群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春節檔(的收益)可能就把好幾個月的房租、人工(成本)都搞定了。”
遺憾的是,一二線城市中的深圳、上海等頭部票倉由于疫情突襲,影院正處于全面關閉的狀態。上海某影院的活動運營肖肖(化名)早已開始居家辦公,之前忙著籌備的活動無法開展。她告訴記者,幾部大片上映期間,上海影院不能營業,這會直接導致配置IMAX的影院損失巨大。
溫特每晚都會在自己的直播間里和網友討論、分析電影市場情況,這幾天,他也在直播中陸續聽說部分影城又開始裁員的消息。疫情陰影下,剛熬過片荒又得歇業的影院或正受到生存威脅。
而對當前仍在正常營業的影院來說,情況亦不容樂觀。濟南影院經理董文欣在接受南都娛樂采訪時表示,3月以來,她的影院正經歷著繼2020停工半年后的又一低迷時期。“這五六年以來,這(票房數據)是最低的,昨天(3月24日)全國票房才剛剛過了一千萬,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董文欣告訴記者,自從2020年中影院復工以后,其影院所在的商場就減免了房租,一直持續到現在。最近影院的營收不甚理想,她不得不再次向商場申請進一步減免,“這個月特別難,實在撐不住了,我們希望(減免)幅度再大一點,還得再繼續談”。
還有同行向她大吐苦水,“今天碰上另一個院線的經理,他說一家電影院一天只賣了四張票,水電人工(成本)都不夠,他說還開什么?直接關了算了,開著比關著還賠錢。”董文欣說,“其實大家都非常的難,不僅僅是關門的影院要減免(租金),開門影院也是需要減免的。”(按相關防疫要求,濟南全市影院已于3月30日起關閉。)
董文欣明顯感受到的是,觀眾的觀影意愿會很大程度受到疫情的影響,因為大家對電影院等封閉空間仍然抱有恐懼不安的心理。她以《新蝙蝠俠》舉例,“上了一周,票房不到一個億,九千多萬,現在電影院(營業數量)不到一半,也就是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周兩個億。但實際上,如果說沒有疫情的話,觀眾觀影熱情會很高的,它就不僅僅是兩個億的問題了,我覺得可能就得往(一周)三個億奔了,其實疫情還是把大家的觀影熱情給壓制住了。”
03
引進片撐起四月檔期
連向來叫座的超英片都帶不動票房大盤,董文欣直言對相繼官宣撤檔的清明檔電影片方表示充分理解。“站在片方的角度來看的話,(撤檔)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溫特告訴記者,由于如今電影市場大盤冷淡,片方、發行方的信心不足,在檔期的選擇上趨向保守。“如果(作品)在熱門檔期翻車,那就是片子口碑不好,或者說對手太厲害了,就可以推脫,但如果是冷門檔期,風險太大了,除非片方很有信心。”
對于國產新片陸續退出清明檔的結果,董文欣其實早已有了心理準備——3月23日,《人生大事》等電影官宣撤檔的前兩天,《密室逃生2》《誤殺瞞天記》等多部進口片空降定檔4月,明顯有趕來救場的意味,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影院走出這陣寒潮。
“作為影院方來講,還是希望有一些片子能夠上,讓市場稍微回溫一些。”她提到,自己所在的影院在《新蝙蝠俠》上映之后,票房數據有相應提升。之后接連上映的幾部進口片雖然沒有什么“爆款”相,但至少可以維持影院的營業狀況,“能夠少虧一些”。
此外董文欣也表示,如今疫情反復或成為一種常態,影院和片方也應做好相應的準備和調整。在檔期的選擇上,片方應根據作品特點來選擇對口檔期,避免在檔期迷信中扎堆內卷。比如去年8月,局部地區疫情復燃,全國影院營業數量在8000左右,《長津湖》這樣的大體量主旋律片改換檔期無可厚非,但某些小成本的青春片也跟著它改到國慶檔去激烈廝殺,也許并非一個明智之選。
“這個情況其實已經說了多少遍了,不要扎堆,大家可以盡量按照自己的類型,去尋找一個空檔,比如像去年(11月11日上映)的《揚名立萬》,很明顯,就是沒有人和它競爭,最后它拿到近10個億。”
而對于一些文藝片來說,其所受市場基本盤的影響比較大,不建議在冷淡檔期上映,“小眾電影其實是需要一個商業環境非常好、觀眾觀影熱情比較高的時候(去上映)。”
在董文欣看來,讓市場回溫的關鍵還在于影片質量,作品內容夠好,才是維持影院生命力的源頭所在。“電影院(的功能)就是放電影,電影不好的話誰來看?就像你到餐廳吃飯,總得有好吃的東西吧?老是不好吃,那誰也不來了。”
溫特在采訪中表示,在當前短視頻、流媒體平臺的巨大沖擊下,他很怕觀眾習慣性地拋棄影院。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需要一批“能賣的、能吸引觀眾去電影院”的電影。其中,特效大片可以有力拉開大銀幕與移動設備的差距,尤其值得鼓勵,“比如《神秘海域》《月球隕落》這些視效大片,你(去電影院)看了以后就知道,跟手機(看)是不一樣的。”
值得慶幸的是,面對片荒和疫情這兩朵烏云,各方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措施。董文欣在采訪中提及,隨著各地防疫管控越發有序靈活,影院也不太可能會再出現2020上半年那樣長時間歇業的窘境; 供給方面,4月基本每周都保證有一部進口片上映,而國產片對撤檔這件事也越發謹慎。
溫特明顯覺察到,相比于去年8月,幾部電影在全國影院營業數8000左右時就撤檔,此次清明檔電影在營業數跌至6000左右才陸續撤檔,這也是其心態進步的一種體現。他相信,隨著疫情的好轉,一個月后的五一檔,只要全國影院營業數回升至8000左右,《保你平安》《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等熱門電影就不會撤檔,市場仍然有回溫希望。
與此同時,原本失去國產新片的清明檔似乎也重獲生機:3月28日,任賢齊、任達華主演的《邊緣行者》定檔4月15日全國公映,并決定于4月2日起在全國進行大規模點映。溫特在微博中寫道:“跟提檔沒什么區別,清明檔就靠他扛大旗了,加油!”
如果你想合作——
新媒體商業合作
請通過以下方式聯系
微信號:ZDGY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