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來消息,“杭州新浪潮”三子中的出名最早、清華學霸出身的仇晟導演的成名作《郊區的鳥》,終于要在全國院線上映了,就在這個元宵節2月26日。
預告片↓↓
轉塘袁浦濱江取景,李安兒子李淳出演男主角
電影講述了一隊工程師前往杭州郊區某處調查地面沉降的原因。每天背著測量設備到處游蕩的隊員夏昊在一間無人的教室找到一本日記,里面記載了少年隱秘的成長和一個團體的破裂。隨著調查的進行,夏昊發現,日記預言了一切。
主角“夏昊”分別由著名導演李安兒子李淳和小演員龔子涵扮演,影片從兩個夏昊的視角出發細述了兩個團體的破裂過程:童年膩在一起的孩子們因為郊區改造慢慢走失;調查小組因為價值觀的對抗開始分崩離析…..在每一次破碎和離別中,夏昊和他的小伙伴們逐漸成長,也逐漸失去了童年。
仇晟表示,拍的時候也用了各種嘗試,會拍好多條,到自己覺得足夠為止,有的時候也不知道李淳在演什么,直到剪輯的時候才發現李淳的演法。
他表示,李安對李淳在《郊區的鳥》里的表現還是肯定的,李淳之前拍了不少類型片,這次是新嘗試。李安親自替兒子看劇本,應該是得到父親首肯,李淳才接的這部戲。
濮家小學、杭外、清華,生物醫學高材生轉行當導演
“我是濮家小學畢業,中學是杭外,高中開始喜歡電影,喜歡大衛·林奇、格斯·范·桑特這類導演的電影。那時候,我經常偷偷翻進教室,用學校的投影儀放大屏幕的電影?!?/p>
“高三時我還想考電影學院,發現要走藝考時已經來不及了。后來我在清華參加電影社團,放映電影、寫影評,開始自己拍短片。”
仇晟在香港浸會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還參加過侯孝賢創辦的金馬電影學院和金馬創投會,認識了一批圈內著名電影人,這些都對他的長片處女作《郊區的鳥》有很大幫助。
故事發生在“東站”一帶,原型是濮家小學同學
“我們先走出熟悉的社區,然后穿越街道,穿越廢墟,翻過高墻、鐵軌,最后走到一個無路可走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們都開始哭起來,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個情緒和當時那個情形,回過頭來想,就覺得這趟旅程是童年的終結。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的時間和空間是有界限的,而不是我們歌里唱的那樣‘我們的未來是無窮的’。”
片中的小團體是一群放學后一起掏鳥蛋、玩游戲、看動畫片《恐龍戰隊》的好伙伴,他們都有親昵的綽號,有留了好幾級的“老頭兒”,有學習認真做事執著的方婷,有不太聲響但暗地里什么都知道的“狐貍”,還有大家都喜歡的“胖子”等。
片子里人說一口杭州話,現在的孩子都不會方言了
《郊區的鳥》里面的孩子說的是杭州話。
仇晟說,這些孩子是從全省中小學挑出來的,杭州、慈溪、湖州、寧波的都有,扮演“老頭兒”和“狐貍”的是當時在杭州剛上初一的孩子。
開拍前,他們給小朋友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培訓,“教講杭州話,上一些表演培訓。外地觀眾不會察覺,但杭州人肯定會聽出來有些話講得不夠地道?!?/p>
遺憾的是,仇晟童年印象里的“東站”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后電影中童年的那段故事,是在嘉興平湖拍的。
講述成年的這一段,倒是選了轉塘、袁浦和濱江一帶拍攝。成年夏昊由李淳扮演,成年“狐貍”由黃璐扮演。
李淳也有幾句杭州話臺詞,仇晟寬容地表示,李淳已經學得很努力了:“夏昊這個角色,有我個人的化身。我見了二三十個演員,感覺都沒有共振。和李淳交流后,發現他的精神世界與我是共通的。”
拿獎無數但上映之路一波三折,睽違兩年終要見“家鄉父老”
對于該片的院線上映,也一直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戲中的小演員們也從小學升到了初中,變聲,長高,已經邁進青春之門。演員群里,家長們時常會相約遠足,產生于郊區的情誼從未中斷。一位小男孩堅持不懈地給我發信息:‘導演,今年寒假可以看到電影嗎?’‘導演,暑假里可以看到電影嗎?’”
近日,終于傳來好消息,《郊區的鳥》重新定檔,將于元宵節2月26日上映。
電影還發布了宣傳推廣曲MV——《光年》,由華語獨立樂隊Ghostnote+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