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視圈兩位“話題人物”又有新招。
于正參與《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錄制,在“雙十二”與觀眾見面。
郭敬明剛剛錄制完《演員請就位》,他的新片《晴雅集》于12月25日上映。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群手里拿著鋼筆的文人憤然出擊三三三五四地走了過來。
12月21日晚。
汪海林、余飛、宋方金編劇在發布111位編劇、導演、制片人、編劇的聯名信時,在信中指出了郭敬明和于正的矛盾,他們指出這兩個人都有不良記錄,卻公然參加綜藝節目,在話題上操作,是對“文賊”的縱容,對不要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的號召
在這份榜單的111位作家中,也有像瓊瑤、高群書、董潤年這樣的業內大佬
聯名信一經發出,便引起社會熱議,很快就有45名影視從業者加入抵制隊伍。
事件的發起人宋方金,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加上第一批156名同事。同一個呼吸,同一個聲音。為了光遇見光,大家互相遇見了。”
事件激化——
上周六(12月26日),浙江衛視延遲了《我就是演員》的播出。很多人把停播節目與抵制于正聯系起來。有人說,這場抵制“審丑文化”的三昧真的是從浙江衛視點燃的。
想象之際,官媒發動態解釋“你想多了,這是因為你要播《東向大海》紀錄片”。
為什么一部大型紀錄片突然在周六黃金時段播出?
皮哥覺得浙江衛視看似“偷鐘”,實則是“一舉兩得”的騷操作。
首先,最近一家金服公司暫停上市引起了社會關注。老馬這次遭受了挫折,而他的大本營浙江,也受到了牽連。所以浙江衛視在這個節骨眼上放這么一部反映浙江海洋經濟的紀錄片,就是為了展示浙江工業經濟,這是一次“表立場”
第二,《我就是演員3》最近真的是在劫難逃。先是曾國祥因涉嫌發表敏感言論而被踢出局,現在于正又引發眾怒。節目三位導師只剩章子怡一人,不如停掉第一期,這叫“避風頭”。
許多人會問了
,抵制“審丑文化”好像并沒有傷到郭、于二人吧?
你看郭敬明,別人罵得再激烈,他的《晴雅集》照樣如期上映了,這部片的票房已經突破了2.5億,最終能賣4億+,郭敬明在罵聲中創造了票房好成績。
你再看看于正,他的節目只是按了一個暫停鍵,風頭過了大概率會繼續播出。
而就在抵制事件發酵后,《每日文娛播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他,當被問到當年的抄襲事件時,他這樣回答: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過去,我不對我的過去做任何解釋。我以后會用我的作品,和我的一切來證明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說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嘴臉。
你看看,對于郭、于這樣臉皮厚的人,你罵他們似乎傷不到他們一根汗毛,反而幫他們起到了“虐粉”的效果,粉絲們會說,我家小四和于媽被打壓得這么慘了,我必須支持一波,于是他們賺得更多了。
可想,如今的粉絲價值觀令人堪憂。
對此,編劇汪海林就在24日晚的直播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我不知道他們自己對自己是不是有這樣一個認知,他們在臺上,是通過出丑賣乖來獲得平臺認可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是來招罵的,罵他就對了。”
皮哥覺得,短期來看,郭、于二人確實能借著罵聲火上加火,畢竟這個年代黑紅也是紅,有錢不賺王八蛋嘛。
但長期來看,他們這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姿態絕對會引火燒身。
這次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延播,是抵制成效下的第一把火,目前來看,它已經引起一個連鎖反應,且愈燒愈烈,從而引發“劣幣追逐良幣”現象的根本改善——
第一個層面:資本的選擇
資本永遠是逐利而行,資本找郭敬明拍電影,找于正拍電視劇,都是看中其“流量的變現”,假若《我就是演員》延播這把火繼續燒下去,勢必給市場傳遞出“于正與郭敬明兩人風險率增加”的紅色信號。
考慮到電影下架和電視劇禁播的風險,資本一定會對二人繞道而行。
沒有了資本捧臭腳,郭、于二人為代表的這一類人,就很難再舞動起來。
第二個層面:電視臺和電影院的“覺醒”
其實這些年,這種“審丑”文化的流行,某些電視臺與電影院一直扮演著“助紂為虐”的角色。
譬如:當年于正抄襲瓊瑤案鬧得沸沸揚揚,一審法院宣判于正敗訴,于正不服上訴,結果在二審前,電視臺又“頂風作案”,播了兩遍涉嫌抄襲的《宮鎖連城》,這是為了收視率毫無底線的表現。
如今,100多名編劇一抵制,浙江衛視立馬求生欲拉滿,暫停了節目,這就是一種明顯的進步。
而在電影院那邊,郭敬明的《晴雅集》大賣是事實,但現在已經是“口碑驅逐流量”的年代,《晴雅集》的排片已經明顯被擠壓,急得郭敬明在社媒上連連表態要求增加排片。
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沒法立刻改變現狀,但已經聽到了冰雪消融的聲音。
第三個層面:于、郭二人的運營模式,未來無路可走
過去他們抄襲抄得肆無忌憚、理直氣壯。
比如郭敬明,2006年他的《夢里花落知多少》被法院認定為抄襲作品,結果次年他就加入了中國作協,在填寫信息時,他毫無顧忌地在代表作品里寫下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比如于正,看上了瓊瑤阿姨的作品,主動去談價格,人家不賣,他就直接抄襲了。
現在呢,他們已經懂得收斂鋒芒了。
你就說郭敬明新拍的《晴雅集》,美術找的是《妖貓傳》團隊,造型找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團隊,配樂找的是日本配樂名家川井憲次,故事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全片的亮點都出自他人之手,郭敬明已經從 “郭抄襲”進步成為“郭裁縫”了。
你就說于正,他已經不親自下場抄襲了,改叫手下的小弟去抄,網友還說他動用了“黑科技”的抄襲軟件。
在這種軟件上,你只要輸出幾個關鍵詞,就會檢索出大量優秀的段落,甚至可以一鍵換人名,于正徒弟周靜的作品《錦繡未央》就被網友如此質疑,有人統計全劇抄襲了200多部小說,甚至連《紅樓夢》都抄襲了。
最后12位作者硬是靠著眾籌打贏了這場抄襲官司。
你看看,雖然郭、于依然在抄襲的路上并肩戰斗,但嚴苛的輿論環境下,他們的路也越來越窄,一個被逼砸大錢去找團隊拍貨真價實的大場面,一個被逼著想更多辦法去了。
他們這種快節奏靠流量的賺錢模式,未來勢必會無路可走。
因此,皮哥覺得,現在的這樣規模的抵制活動,或許是杯水車薪,螞蟻撼大樹,但絕不是毫無意義的,改變正在發生,我們要加大力度。
未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比如:廣電總局在2014年發文要封殺“劣跡藝人”,其中特別強調了吸毒和嫖娼,雖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沒有明確“劣跡”還包括哪些?“抄襲”是否也應該加進去呢?郭、于二人不僅不該上電視拍電影,更應該被列入失信人名單。
比如:法院判決于正敗訴,讓他賠償500萬,這個數字是建國以來抄襲案賠償的歷史之最,但相比抄襲帶來的收益還是太少,怎么著也該在數字后面再加一個零吧。
比如:院線雖然壓縮了郭敬明電影的排片,但人家依然賺得盆滿缽滿,我們不要求他的電影下架,至少不能讓他回本繼續拍電影影響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吧。
比如:觀眾雖然嘴上罵著郭、于二人,但對于他們炒作的新聞,依然甘之如飴,雖然我們沒有封殺他們的權力,但不關注、不討論、甚至不要罵就是我們普通人最有利的武器。
最后借用一句老話:道路一片曲折,前途一片光明。我們等待中國影視圈正本清源,迎來撥云見日的一天。
讓燒向“審丑文化”的這把火,再燃燒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