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藍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1949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白衣戰士》走上銀幕,從此塑造了我國電影藝術人物長廊中的眾多經典形象。她的表演風格細膩生動、樸實無華,為無數觀眾所喜愛。
于藍
著名劇作家、巴蜀鬼才魏明倫,也是于藍的影迷。“從她的第一部電影《白衣戰士》開始,到她的代表作《龍須溝》《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我一直看她的作品,對她很了解。”1991年,自大銀幕上認識于藍40多年后,魏明倫在家鄉自貢見到了于藍本人。
1991年,于藍在江姐故鄉自貢過七十歲生日,魏明倫撰文祝壽
“1981年,于藍受命組建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并擔任首任廠長,先后創立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中國電影童牛獎、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1991年,第四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在自貢舉辦,我出面陪同。”那一天,恰好是于藍70歲的生日,魏明倫專門寫一篇簡短的駢文——《于藍壽銘》為其祝壽。“寫好以后拿給她看,她非常高興。”
2010年,于藍繪畫祝賀魏明倫從藝六十周年
《于藍壽銘》篇幅不長,只有105字:“紅巖江竹筠,銀幕江雪琴。此江姐,彼江姐,觀眾難分彼此。好一株黑獄紅梅,蓋多少閑花野草。不枉您五十年粉墨生涯,七十歲巾幗高壽。
頭白矣!童心未泯,舐犢情深。晚霞影里,水銀燈下。婆婆指揮,娃娃合唱。無腔短笛,有味兒歌。催小草青青,映老天藍藍——青出于藍勝于藍。”
2018年,魏明倫夫婦探望于藍
2018年,魏明倫探望于藍
如今,這篇駢文收錄在了《魏明倫碑文》一書中。書里,魏明倫回憶了當時(1991年4月)的情景:“電影藝術家于藍,從藝五十年,塑造‘江姐’最為成功。近年出任兒童電影制片廠廠長。前日入川主持全國兒童電影評獎會議,在江姐故鄉自貢市度過她七十歲生日。我赴壽宴,敬撰壽銘。”
這次的見面是于藍與明倫忘年交之誼的開啟,“我們通過幾次信,她對我的作品也有所了解,后來我們來往比較多,忘年交。”2010年,魏明倫從藝六十周年,于藍手書祝詞:“筆耕六十載,豐收三百篇”,并繪畫祝賀。
“我們最近一次見面是2018年6月,川劇《還我河山》到北京演出,她出門不便我就專門去她家里看她,那時候她行動敏捷,除了聽覺不是很好,記憶力有點模糊,其他都很不錯。”魏明倫回憶說。
1991年,于藍在自貢與魏明倫交談。
得知于藍去世的消息,魏明倫撰聯《送別于藍》:
銀幕雙星,夫妻闊別卌年,夏夜雙雙重聚;
紅梅一絕,壽誕將臨百歲,喜喪九九歸元。
2010年,于藍手書祝詞賀魏明倫從藝六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