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的到來意味著電影市場的黃金期終即將到來。依稀記得暑期檔的慘淡局面,但很少有人能笑到最后。
與往年同期作品相比,2021年影片種類不多,出現了“二虎相爭”的局面,而不是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
其中《我和我的父輩》和《長津湖》成為整個國慶期間競爭最激烈的作品。后者雖然成本高,但大家最熟悉的作品其實是《我和我的父輩》。
畢竟《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真的很成功,兩部電影加起來票房已經接近60億,成為前兩年各自國慶檔的最大贏家,效果非凡。
從現有的口碑來看,《我和我的父輩》整體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有人說快要淚流滿面,另一邊有人說無聊到打瞌睡。那么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有三個驚喜和一個遺憾。
00-1010 《我和我的父輩》共四個單元,講述了不同時代、不同行業的人們為祖國建設做出的貢獻,其中也蘊含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
第一個驚喜是特效生動,過癮。這主要集中在兩個單元:吳京導演的《乘風》和沈騰導演的《少年行》
《103010單元》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某騎兵團的英雄事跡,這部戰爭題材電影的場景尤為重要。
飛機轟炸時,炮彈的軌跡、轟炸的效果和火花都清晰可見。為了保護小女孩,其中一名士兵上前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她。
只聽“砰”的一聲,他的腿裂成了兩半,鏡頭里直接出現了血,他低頭看著鏡頭。這一幕讓現場不少觀眾驚呼出聲。
最后是萬馬奔騰的場面,氣勢磅礴,扣人心弦。飛揚的塵埃讓整支軍隊氣勢磅礴,給觀眾以沉重的打擊,不必過于震撼。
沈騰導演的這部喜劇充滿了科技感。一開始,他的智能機器人飛到人家屋頂上,他支離破碎的身體完全結合在一起。一點也不假,但也莫名的歡喜。真的是驚喜。
這部分關于科技的特效沒有表現出任何廉價感,加上沈騰神奇的幽默天賦,我真的笑不出來。
另一個想不到的是《乘風》的意境非常深遠。例如,《我和我的父輩》的部分套路是,舍生神父救了他的兒子和人民,或在安頓人民后為兒子報仇,戰死沙場。
然而事實是,父親為了保護人民,暴露了兒子的位置,最后在戰場上受了傷卻沒有死。都說父愛如山,卻不得不親手將兒子置于險境,最后一命嗚呼。對他來說有多痛苦。
章子怡用“天上的詩”來形容不顧自身安危制造火箭的人,既浪漫又貼切。
最后一句升華了整個片段。他們不得不在工作之余為孩子努力,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章子怡完全表現了這種精神和所有微妙的情感,這是一個驚喜。
46d7ace8f0b06d548531?from=pc">除了特效與意境,幾位演員的現身也成為了整部影片的一大驚喜。比如章子怡單元的國家一級演員陳道明、沈騰單元的老藝術家李雪健,還有張小斐與馬麗的“合體”,猶如一個個彩蛋讓人眼前一亮。
內容上稍有不足成唯一遺憾,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我和我的父輩》這四個單元中論完整度和講故事的能力,還是徐崢的《鴨先知》排在首位,他沿用了一貫的“冷幽默”風格,講述了第一位“下水”拍廣告的故事,取材也比較新穎。
但是與他之前的作品相比,還是有不足之處,可能時間有些倉促,內容的表現并不是非常具體。
這四個單元都存在這一小問題,比如吳京在展現救濟百姓時,在展現生活困難上可以更加細節一些。
章子怡在后期孩子長大時可以加入一些銜接,減少分裂感能夠更加吸引觀眾。還有沈騰執導的部分如果能夠更合理化一些,可能會收獲更多的呼聲。
不過內容上的稍有不足其實已經被演員自身的光芒遮蓋住了,畢竟是由四位演員操刀,他們的演技都全程在線,對于章子怡和沈騰的處女電影作來說已經很好了。
他們的每個片段個人風格非常強烈,碰撞到一起反而會讓觀眾產生新穎的感覺,而且不容易覺得枯燥,兩個半小時都能牢牢抓住影迷。
而且這些人在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又對自己的孩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愛國情懷加上母愛與父愛,其中再夾雜著不同的笑點,實在讓觀眾招架不住。
整體來說《我和我的父輩》有這三大驚喜與一個遺憾,到底好不好看還得要親自體驗一下。畢竟這四位導演的票房加在一起都已經超過520億了,你不期待他們的合體嗎?
《我和我的父輩》30日晚就在影院上映了,讓我們不見不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