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牛蛙
從電影中學會和自己和解
最近有部風格獨特的電影贏得了國際影評人的追捧。
這不,英國《衛報》為它打出了滿分,其他平臺分數也相當漂亮。爛番茄新鮮度88%,更嚴苛點的MTC平臺,媒體均分高達83分。
它就是講述維京故事的《北歐人》。
影片最近放出的預告片及片段,十分吸引眼球。
油畫質感的畫面,原始荒蠻的暴力場面,魔法與巫術齊鳴,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抵抗這樣的調調。
最初接觸到《北歐人》的觀眾,首先是被它強大的卡司所吸引。
男主角是被網友親切稱為“E大”的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因為他在美劇《真愛如血》中扮演的角色名叫Eric Northman,所以取其首字母叫“E大”)。
有中國影迷喜歡的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還有好萊塢當紅小花安雅·泰勒-喬伊,去年她憑借美劇《后翼棄兵》打敗競爭對手妮可·基德曼,這次的同臺演出令影迷驚喜。
而《北歐人》是安雅和導演羅伯特·艾格斯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2015年他們互相成就彼此的《女巫》。
二度合作,安雅再次演起女巫,甚至有網友懷疑《北歐人》是《女巫》的續集或衍生電影。
《女巫》
未來兩人還將有更深入的合作——艾格斯的第四部長片、吸血鬼題材的《諾斯費拉圖》。
《北歐人》
其他主演還包括最近參與漫威新劇《月光騎士》的男神伊?!せ艨?,片中飾演E大的父親,反派則是因主演戛納金棕櫚電影《方形》而嶄露頭角的瑞典氣質男星克拉斯·邦。
除了搶眼陣容外,《北歐人》最大的特色是延續了導演艾格斯的視覺系風格。
預告片剪得有點碎,但一旦按下暫停鍵,每一幀都可以拿來做壁紙。
這一方面得益于冰島取景地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另一方面還得有賴于導演的審美。
從《女巫》到《燈塔》再到《北歐人》,單從視覺風格上看,艾格斯一直在拍同一種電影。
對稱構圖,中心構圖,倫勃朗式布光(輪廓明顯,明暗有界),色調灰冷甚至只凸顯某一種顏色
毫無疑問,《北歐人》將又是一部油畫電影。
在他創作前一部作品《燈塔》時,艾格斯會先找出與設想畫面相匹配的名畫,再進行影像創作,這樣導演會覺得“更簡單了”。
有理由相信,《北歐人》也會大量還原名畫的畫面,就等大神一個個去發現吧。
視聽語言是艾格斯最拿手的絕活,至于他講故事的能力,不能說不行,只能說他很挑觀眾。
他的電影一定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看的,否則很容易失去耐心,參考《女巫》和《燈塔》在豆瓣的評分才勉強過7,就能明白了。
主要的問題在于,觀影的門檻就很高。
艾格斯屬于“學術研究型”的導演,小到每一句臺詞都盡可能地做到有根有據?!杜住分械拇罅繉Π妆銇碜悦耖g傳說、神話故事、巫術記載,甚至是期刊、日志和事件等。
從《女巫》到《北歐人》,三部作品無一例外全是來自民間傳說,無一例外全涉及到怪力亂神。
《女巫》、《燈塔》源自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傳說,導演本身就是新英格蘭地區出生的人,講自己老家的故事,可謂是信手拈來。
這回《北歐人》的故事涉及到他不熟悉的領域,但好在他請來了強大的北歐研究學者助陣。
歷史顧問請到的是尼爾·普萊斯(Neil Price),奧斯陸大學考古學教授,是公認的研究維京歷史的專家。
文學顧問是一位在挪威奧斯陸國家圖書館工作的學者(喬安娜·凱特琳·弗里里克斯多蒂爾),她寫過《瓦爾基里:維京世界的女人》,《北歐人》預告片中就出現過“女武神”瓦爾基里的畫面。
這里再舉幾個歷史考究的例子。
一個是女武神的造型。頭上戴天鵝頭飾是因為在北歐神話中女武神的形象是天鵝。
她牙齒上的黑點也不是“菜葉”,是“牙紋”(牙齒的紋身),在北歐文化里是身份的象征,相關文物曾大量出現在瑞典哥特蘭島上。
預告片開頭出現過兩只烏鴉,為什么只有兩只,是特效為了省錢嗎?
還有,男巫師的場景為什么大量鏡頭給到一顆頭顱上,這里會有什么名堂嗎?
上述設計都是有文學依據的,具體這里不再展開,感興趣的可以關鍵詞搜“奧丁”+“烏鴉”+“密米爾”。
跟如此復雜甚至有點深邃的文本相比,電影的主線劇情就顯得相當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有點無聊”,而且可能會跟前作一樣,采用反高潮的手法結束。
《北歐人》的故事依托于著作《丹麥人的業績》,但更多細節源自更早的北歐口述神話。
故事的主線用現代人的理解方式,可以說成是“北歐版的哈姆雷特”。
但實際上,“北歐版的哈姆雷特”才是最原始、最原版的“哈姆雷特”,莎翁的《哈姆雷特》是受“北歐版哈姆雷特”的啟發寫成。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莎翁《哈姆雷特》人物的悲劇性更明顯,性格優柔寡斷。
而“北歐版的哈姆雷特”,人物更簡單粗暴,屬于單線程大腦。從“E大”猛男式的、純力量輸出的攻擊方式就能看出個所以然來。
看這身材,讓人回想起他演“人猿泰山”的時刻
不過導演覺得這部電影更像是“野蠻人柯南”,艾格斯評價《北歐人》是一部《安德烈·盧布廖夫》與《野蠻人柯南》的合體。
前者是塔可夫斯基在豆瓣高達9.0分的傳記藝術片,后者是混合男性荷爾蒙和血漿的雄性動作片。
如此反差的風格結合,小萬分享的這部《北歐人》激起了你的興趣嗎?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