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挺羨慕郝杰的,在40歲的年紀,還能被功成名就的高人前輩當面訓(xùn)教。盡管場面看上去有些無地自容,但如果換成我是郝杰,我會覺得幸福。
因為對方是陳凱歌,是郝杰年輕時渴望追趕的目標,而且陳凱歌的一番話振聾發(fā)聵,句句戳心。表面看他是在罵你,其實他很愛你,罵你是因為他可惜你這塊材料了。
到了這個年紀,還愿意拉你一把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年輕人有的是,他們才是可攻之玉。中年人你就愛咋咋地吧,淘汰你也沒什么稀奇。
可是,幸福歸幸福,40歲的郝杰有他自己的想法。
郝杰在《開拍吧》承認失敗
男人不能隨便說自己不行。
當郝杰在眾目睽睽之下,公開承認“我的電影沒有票房,它不是偶然,是必然”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深深的無奈。
有多深呢?
一個拿過兩屆FIRST電影節(jié)最佳導(dǎo)演的人,一個將自己視作陳凱歌接班人的導(dǎo)演,在經(jīng)歷了六年的沉淪之后,他被陳凱歌重新喚醒斗志,卻又在現(xiàn)實的打擊下再次放棄。他這一走,江湖恐怕真要再無此人了。
有多無奈呢?
細分起來大概有三層:一是對自己的無奈,我不想改變自己;二是對市場的無奈,市場不接受我這種類型;三是對這種擰巴狀態(tài)的無奈,我無力改變也不想改變。
導(dǎo)演是一種操盤手型的職業(yè)。你必須有主見,無論你的溝通方式是更強勢還是更溫和,最終都會以你的想法為主導(dǎo),別人很難改變。
在“有主見”這件事上,陳凱歌和郝杰是勢均力敵的。
陳凱歌在《開拍吧》反對郝杰退賽
你別看陳凱歌居高臨下,郝杰低頭不語,但陳凱歌充其量只是給建議的,而郝杰才是拿主意的。
所以,要不要退賽,最后還是要郝杰自己說了算。
郝杰可不是一般的有主見。
你從他的兩部參賽短片就不難看出,即使沒人懂,甚至沒人看,郝杰也依然故我。
或許在他看來,為了迎合觀眾而改變,是一種恥辱。
從我的視角看,我實在無法欣賞郝杰那曲高和寡的電影。也許我只適合去看商業(yè)片,但郝杰連續(xù)兩輪票房慘淡,似乎證明我并不是少數(shù)人。
狀況沒比郝杰強到哪里去的彭宥綸也在抱怨,說《開拍吧》節(jié)目組既鼓勵導(dǎo)演做自己,又設(shè)置票房和評分這些框框,讓導(dǎo)演不得不迎合市場。
這也很正常,因為你拍電影是需要投資的,而票房和評分是回報投資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
你不能只想讓別人為你的才華買單,卻完全不顧及投資人的真金白銀。
導(dǎo)演們在大屏幕上看到郝杰提出退賽
其實你說,易小星和王珞丹們就不想做自己嗎?能坐到導(dǎo)演的位子上,又有誰是甘心當附庸的呢?
只不過,他們更懂得變通,他們更善于在觀眾喜歡的、至少是能看懂的片子里,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
陳凱歌鼓勵郝杰做自己,寧可投資虧本也要扶持他。這很感人,但他也有私心。
陳凱歌的私心就是,希望在郝杰的身上看到自己重生的樣子。
陳凱歌的這種心態(tài),很像那些“自己沒念過幾年書卻希望兒女能考上名牌大學”的父母。
所以他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反問就是:你自己都沒做到,憑什么要求我一定做到。
陳凱歌參加《開拍吧》
陳凱歌自己給出了答案,“可是我不敢。”
那你就可以看著郝杰挨打是么?
你就可以看著郝杰在這條與大眾審美背道而馳的路上狂奔,看著他一次次被市場無情打擊,一次次經(jīng)歷挫敗,就因為他是你心目中的“要滅絕的物種”,所以哪怕被打死也要堅持下去,是么?
沒有這樣的道理,大哥。
如果歲月可回頭,重新選擇活法的關(guān)鍵,并不在于你是否向往另外一種成長軌跡,而在于你能否承擔其背后的代價。
陳凱歌參加《開拍吧》
郝杰要退賽,他說自己現(xiàn)在非常清醒。然后陳凱歌搶過話頭,說郝杰很不清醒。
這很像2020年那部刷了屏的《后浪》所產(chǎn)生的觀感矛盾。
那部短片讓許多年輕人感到不爽,覺得爹味兒太重,是中年人的自我感動。
其實,后浪在成為前浪以前,很難深刻理解前浪對后浪的羨慕。
中年人是真的很羨慕年輕人,羨慕他們有摔一跤爬起來拍拍灰繼續(xù)趕路的體格。中年人摔一跤,老胳膊老腿老腰,沒準兒哪里就給摔壞了。
所以《后浪》里面滿是中年人的羨慕,而這種羨慕只有那些不甘心成為后浪的前浪才懂。
陳凱歌說郝杰很不清醒,因為他覺得郝杰是后浪,覺得他來日方長,這才哪到哪呀你就要退賽。
可是,郝杰還是后浪嗎?
郝杰參加《開拍吧》
后浪,不光是歲數(shù)小,更重要的是心態(tài)年輕,而且相信希望。六七十歲壯心不已,也可以稱其為后浪。
而郝杰,當他兩場展映零人到場,工作人員問他“真的不做點什么嗎”的時候,他卻微微一笑,收拾東西走人了。
這一走,埋下了他想要退賽的伏筆。
郝杰自己在《開拍吧》里面的故事,遠比他拍出的故事更好看、更動人。
他適合為這檔綜藝增加情感張力,適合彰顯陳凱歌的長者之風,甚至適合被我這樣的自媒體人用來高談闊論,卻唯獨不適合帶兵打仗。
他的士兵(也就是他的片子)還在戰(zhàn)斗,而他卻認輸了。
就算下期節(jié)目郝杰留下來了,就算陳凱歌言出必行幫助郝杰做出改變,恐怕我們還是會看到一個“夾生的郝杰”。
尤其是在假設(shè)的將來,在他“被迫”接受陳凱歌的幫助時,在他“被迫”做出他并不認同的改變時,這種頑固就會成為最大的阻力。
陳凱歌參加《開拍吧》
更何況,陳凱歌自己的片子有時也會曲高和寡。他能給郝杰帶來多大改善,這本身就存疑。
所以,他要退賽,就讓他走吧。
郝杰戰(zhàn)心已死。就算陳凱歌給他裝上起搏器,恐怕也于事無補。
或許,八年前的兩座獎杯,只是郝杰人生里的曇花。它讓所有人誤以為帝星降世,沒想到只是出道即巔峰。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照亮自己的那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