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瞇瞇眼”的問題被頂上風口浪尖。從攝影師陳漫作品被噴,到電影《雄獅少年》被指責畫風另類,后來“三只松鼠”的模特的形象也被指責。
關于瞇瞇眼的問題被社會集體討論。
為何大伙兒就是不愿意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呢?
真的只是矯情嗎?
其實,尊重并不是純粹地講道理,而是要盡可能照顧對方的感受。當對方覺得這個東西是一個冒犯,并且已經表現出反感的情況下,就應該要主動做出回避。明知道這么做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主創團隊還強行把主角建模成這個樣子,等于是要羞辱觀眾,還要觀眾掏錢,這怎么可能嘛!
不要以玩笑或者藝術的名義,來調侃別人特別在意或者反感的東西,這就叫做素質。
從產品角度看:
充分尊重受眾,才能贏得市場
從審美角度看:
培養健康審美趣味,涵養強大的審美自信
從傳播角度看:
堅持效果導向,也避免“扣帽子”。
有空的,可以去看一下原文,可精彩了。
我想說,這個觀點,對也不對。
接下來網上的一些觀點,我們就來一分析盤點下。
問題1、憑啥瞇瞇眼就不能當主角呢?
可以啊,當然可以。勵志的殘疾人當主角都可以(比如《聽風者》中的梁朝偉),瞇瞇眼憑什么不可以。
可是電影作為藝術,美術風格應該統一吧!獅子頭如此寫實逼真,為何主角卻長得如此抽象呢?你看人家《魔童降世》中,黑眼圈的小孩子哪吒還是那么受歡迎,也沒有人因此而指責什么啊,原因就是整體畫風統一,無可挑剔。
問題二、李榮浩、孫紅雷、周冬雨、林憶蓮不都是小眼睛,憑什么能接受他們,不能接受小眼睛的舞獅少年呢?
很簡單啊,李榮浩他們是好看的,正常的,這些動畫形象是不好看的,畸形的。
我們國家確實有一些人屬于小眼睛,但是五官是協調的,好看的。
其實我非常反對,現在把“瞇瞇眼”和“小眼睛”劃等號。如今,現在網絡上流行的所謂“瞇瞇眼”已經是被挑選出來,丑化過的一種形象。
用來形容藝術,可以,但形容真實的人,就不行。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我們當然應該有文化自信,但這絕不意味著放下自尊,任由他人傷害自己!
不能理解這個梗的,可以參考下面的資料。
因為被諷刺得太多,西瓜成了他們心中的讓他覺得不舒服的是這背后的文化含義。
你給他吃西瓜,詹姆斯不開心了,你還告訴他你要有文化自信,大概率是要被打的。
同樣都是小眼睛,差距怎么這么大呢?
我相信,以國人的審美都能分辨出好看與不好看吧。
難道電影《雄獅少年》的主創團隊分辨不出這樣的形象不好看?或者說設計不出好看哪怕一丟丟的形象?
最后,總結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