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父的一個片段,大家不難看出穿幫的地方?其實呢,很多觀眾第一遍看的時候并不會注意到這個穿幫。為什么大師的穿幫鏡頭不影響片子成為經典,而你的穿幫鏡頭就讓別人覺得你很不專業。穿幫是什么?在英文當中呢穿幫是goof也可以用blooper或者是Film mistake來表示。就是影視制作的時候,一些失誤的畫面出現在了影片的播放當中。穿幫的鏡頭呢?形成于拍攝現場,完成于剪輯臺上。
通常呢,都是由于道具場記剪輯人員的馬虎大意。由于電影的流程呢非常復雜,穿幫呢,也就在所難免。像教父這樣教科書級別的影片,也多達69處的穿幫問題回到我們剛才的問題,為什么大師的穿幫鏡頭不影響片子成為經典?這是因為大師的片子可以抓住觀眾的主要注意力。
倫敦伯貝克大學的生理科學講師聽斯密斯通過人眼追蹤進行了注意力同步實驗,這個成果呢,就顯示大多數人注意畫面的原因是鏡頭里邊有人臉。科學告訴我們,如果鏡頭里邊有人臉,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這個地方。這也就是為什么經典的片子需要由演技深厚的演員來成就哦,你可以塞張詞語給大家,給他一點點。除了演員的最佳表演狀態之外呢,觀眾還會關注場景的有效性,剪輯的首要要求就是讓這個場景有效,而當觀眾被電影的力量所感動的時候,比起場景的感染力,細微的穿幫呢就顯得微不足道。根據現代啟示錄和教父的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提出的剪輯原則,維護場景有效性的論這個因素當中,其中情感,節奏,劇情占據了觀眾84%的注意力,而我們關注到的穿幫問題只占據了觀眾7%的注意力,而普通創作者特別關注的色彩,畫質這些技術細節只占到了觀眾注意力的9%。說到這呢,你就會明白,我們反復說過內容為王,在視頻的表達當中,最最重要的是情感,節奏和劇情,當這三點都做到很充分的時候,輕微的穿幫和技術細節不會影響到觀眾對比片子的觀感,我們經??吹揭恍┘夹g好像沒啥毛病,但是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子,往往就是情感節奏和劇情做得不充分,做來做去呢,像一個機器測試和軟件測試的視頻,這也就是他們只能叫視頻,而不能稱為作品。
從對待穿幫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做片子的時候一定要去了解觀眾的注意力在哪,能夠吸引你的觀眾的主要注意力的地方,才是我們作為創作者最應該重點打磨的地方。這個理念呢,往大里邊說,就是作為內容創作者,心里要有觀眾,在優秀的內容面前,小的技術瑕疵就是個瑕疵,但是在沒有情感,劇情,節奏的內容面前,技術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變成觀眾否定你專業性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