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傳媒圈-傳媒頭條原創
作者丨李湘雨 編輯丨凌晨
Q1美食劇擔當《尚食》剛剛更新完結,Q2又一部美食宮廷劇《珍饈記》緊跟而上。
這部16集輕體量,在B站獨播的網絡小甜劇上映僅2日就沖進骨朵熱度指數網絡劇排行前十,最高一度到了全平臺第五。抱著濃烈的好奇心,傳媒君連夜追劇“上下求索”,發現這部戀愛爽劇竟然來頭不小,甚至和《尚食》淵源頗深。
01、不能帶腦的“下飯劇”
作為下飯劇,《珍饈記》無疑是一部及格線以上的作品,但依舊沒能逃脫“無腦定律”。
《珍饈記》由何瑞賢、王星越領銜主演,潘斌龍、臧洪娜、劉敏、嘎嘎錘娜麗莎、向夏、嘎嘎管樂、嗯吶朱莉、馮滿等主演,辣目洋子、周大為特別出演,卜冠今友情出演的古裝美食劇。
劇集講述了民間廚娘凌小小繼承父親“天下第一御廚”的抱負,憑借廚藝成功進入珍饈房(負責太子吃食的廚房),獲得太子的賞識。面對來自晉王、李貴妃、皇后的多方挑戰,凌小小在太子的幫助下共同化解危機,并與太子相知相愛的曲折故事。
先說故事內核,盡管是一部美食宮廷劇,架空歷史背景的《珍饈記》并沒有在宮斗、歷史、朝堂等方面多花筆墨,而是緊扣喜劇、美食、愛情三大元素,披著古裝的外殼,講述主人公做美食、吃美食,順帶談個戀愛的歡樂故事。
盡管劇情稍顯套路但《珍饈記》勝在節奏快反轉多、人設鮮明可愛,“打臉”日常看下來喜感十足。
凌小小初入珍饈房僅用一道民間包菜拿捏住太子的胃。上一秒打翻菜肴嫌棄“腌臜之物”的太子,下一秒被香味誘惑淺嘗一口就停不下來,“真香”名場面讓觀眾也“真香”了。
太子的弟弟晉王時隔兩年回宮,本以為母妃“為兒消得人憔悴”,沒想到一開門“珠圓玉潤”的大碼母妃突然出現,受到驚嚇的晉王秒變表情包。
“梅開二度”“日行一膳”“我和我的冤種太子”“高能御廚和她的暴躁小嬌夫”“以上畫面全是想象”……反轉密集的爽劇模式配合B站彈幕的造梗狂歡共同食用,讓觀眾無需帶腦,快樂雙倍,吐槽不停。
美食方面,《珍饈記》也提供了一場“色”、“香”、“味”俱全的視覺盛宴。
受限于輕體量,《珍饈記》的菜品都比較簡單,但卻巧妙地選擇從聽覺切入,最大化呈現人物對美食的咀嚼感,令人食欲倍增。
每每到了享用美食的環節,劇集就會貼心地給進食的每一口加上存在感滿滿的音效,疊加演員生動有趣的表演,讓不少觀眾發出“饞哭了”“深夜放毒”的感慨。
喜劇和美食的結合,可謂雙重下飯利器,再加愛情錦上添花,讓觀眾輕松重拾沒有負擔的姨母笑。
再看演員陣容,《珍饈記》不僅有很多熟面孔,還有一水兒喜劇演員驚喜加盟,更有辣目洋子、卜冠今這類知名度較高的演員為劇引流。
其中,錘娜麗莎飾演的“皇上最寵愛的李貴妃”,心寬體胖,嬌憨可愛,唯美食不可辜負,又是宮宴偷吃、拔皇后鳳釵,又是和兒子稱兄道弟、躲墻角大口吃肘子,是劇集名副其實的喜劇擔當。
但與此同時,《珍饈記》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邏輯不能細究,在這場“大女主升職記”里絕對不能帶腦,不然受傷的只是觀眾自己。
凌小小參加御廚選拔,在試菜時只憑最簡單的蔥花炒雞蛋就在一眾廚師中脫穎而出。當需要用一道菜滿足口味截然不同的晉王和安王,凌小小為了打探兩人的口味,隨隨便便就扮成舞女接近兩人甚至還成功了。
如果前期還只是部分情節不合理,那后期走向簡直只能用離譜二字形容。
凌小小與太子相愛后,因為太子妃的身份無法再近庖廚選擇離開皇宮繼續做民間廚師,而情根深種的太子竟然詐死放棄太子之位追隨凌小小。看到這里,就連傳媒君也忍不住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不能帶腦子,但也不至于辣眼睛。《珍饈記》作為一部“下飯劇”,喜劇、美食、愛情三管齊下,創造正向情緒價值,盡管有著網絡小甜劇的通病,但如果只是想放松解壓,它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02、喜劇版《尚食》,歡娛大禮包
細細品來,《珍饈記》仿佛是《尚食》的喜劇版本,只是換了輕松歡快的方式講述了差不多的“大女主升職記”。
乍一看故事情節,廚娘女主進宮和太子男主相知相愛的設定,兩部劇可謂是大同小異。再細看服裝道具,兩部劇都是參考明制服裝,更是猶如連連看游戲,而且都頗有《延禧攻略》《當家主母》的韻味。
又細究參演演員,《珍饈記》的女主凌小小扮演者何瑞賢也出演了《尚食》中女主的閨蜜殷紫萍,演員劉敏、尚夏也同時出演了兩部劇中的皇后和內侍。再定睛一看,《珍饈記》由歡娛影視出品,B站聯合出品;《尚食》由歡娛影視、芒果TV、知和影視聯合出品。
角色設定相似,主要演員串場,劇集定位重合,難怪兩部劇如此相似,原來是歡娛打造的“孿生姐妹”。
關于這對“孿生姐妹”,歡娛影視創始人于正在社交平臺發言:“《珍饈記》不是《尚食》的衍生劇”。
起因是《尚食》受制于宮廷禮儀無法拍攝出人的咀嚼感,所以團隊特別另外創作了一個架空喜劇,也就是《珍饈記》。盡管兩部風格相似,但是《珍饈記》的服裝全部是重新制作的,因為沿用《尚食》的御膳房會導致拍攝成本太高,所以《珍饈記》的珍饈房也是重新搭建的,但并不否認有小部分重疊的實景。
《尚食》和《珍饈記》前后腳制作,制作團隊相同,導演是歡娛的,編劇是歡娛的,主要演員也是歡娛的,翻來覆去只看到“歡娛”兩個大字。
一套人馬,兩部古裝美食劇,賣給兩個平臺,承包Q1、Q2的美食擔當,好個歡娛大禮包!于正這一魚多吃的姿勢真是實力演繹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最高境界。
其實這也不是歡娛第一次“衍拍”,2018年《延禧攻略》大火,歡娛就正兒八經地拍了《延禧攻略》番外篇《金枝玉葉》,只有短短6集,可惜并沒有什么水花。
近兩年,歡娛又在復制第二個《延禧攻略》的道路上幾次翻車,觀眾對熟悉的于正配方愈發審美疲倦。寄予厚望的雙女主劇《當家主母》更是深陷輿論風波,豆瓣評分2.8,最出圈的竟是“虐貓事件”。
這次歡娛先后推出《尚食》《珍饈記》,變著法突破古裝美食賽道,探索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打法。
前者主打賣點“傅瓔CP”再續前緣,許凱、吳謹言、王楚然、王一哲、張楠等一眾明星演員自帶流量基礎,在芒果TV全網獨播打響第一炮;
后者輕體量低成本,靠題材取勝,與愛好美食文化和花式玩轉彈幕的B站相輔相成,才有了如今亮眼的播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珍饈記》并不是歡娛第一次和B站合作的成果。此前在B站獨播的“雙女主”民國情感懸疑劇《雙鏡》也是歡娛影視出品,播出后獲得了一眾好評。這兩部劇集或許只是歡娛和B站長期合作的起點。
《尚食》在前,《珍饈記》在后,選擇調性相符的平臺進行放送,謀求最好的播出效果,歡娛一魚多吃的新打法讓我們看到影視創作的更多可能性。
關鍵詞: 觀點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