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的老藝術家金迪老師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電影
《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的
農村女青年“孔淑貞”
,一個堅韌剛強、有干勁有理想的女性。片子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轟動,金迪老師也因此
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還在2020年時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表彰。
金迪老師生前接受電影頻道采訪時曾表示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孔淑貞。而作為一個喜歡看老電影并經常以此為教材向大學生們進行就業指導的我來說,最大的幸運就是在“孔淑貞”這樣的年青人身上找到了我們應該
如何向現在及末來的孩子們描述”青春該有的樣子?
一、
現代人不僅是孩子,都比較浮躁。都盼望著一夜成名!所以什么直播啊,小視頻啊如雨后的蘑菇般遍地開花,但其中有質量有價值的并不多,有情懷有氣魄的更是少見。而《我們村里的年青人》正是拍出了這么一種情懷和氣魄,立志扎根農村,建設家鄉是情懷;為了解決村里吃水難的現狀,主動報名去開山引水是情懷;把個人的幸福與大眾的事業聯系在一起,更是一種情懷。
“潛隱修行十數年,一朝離土化為仙”。這是古人對蟬的描寫,也是現代每一個成功者的寫照,就拿年輕人追捧的娛樂大腕和網紅來說吧:郭德綱、岳云鵬、賈玲、劉畔宏.....其實每一個偶然背后都有他的必然,
每一個一鳴驚人背后都有它“開山炸渠”的青春
。。
二
、“
沒有公主的命卻一身公主的病”是如今很多年輕人身上的“個性特征
”。見硬就回,吃不得苦,一面在工作上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惜力省事的巧奔妙逃,一邊不惜命地躺在床上熬夜刷著娛樂影音。這和《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相約放棄看大戲的休憩,一個個趕回工地以汗水和勞動來慶祝勝利是多么大的反差啊?且不說電影中“淑珍”剪辮子、上桿子,一副“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剛強豪爽。就拿演員來說,片中下山鑿洞的戲對金迪就是個挑戰——
“因為需要往下跳。當時我往底下一看,有十幾個青年工人在那拿著大布兜著,心里其實很害怕,我們那個時候沒有替身演員,什么危險的戲份都是本人自己上。所以往下跳一下,腿破了,再跳一下,胳膊破了,全部拍完以后,身上全破了,也是很艱苦的。”正如片中插曲唱道 的“
幸福不會從天降,不下苦功花不開!”
這歌聲今天聽起來仍富含深意。
三
、當我在學校的講臺上,在家中的電腦里拿出這部片子邊講解邊給孩子們播放時,他們會戲稱我是“生活在村子里的都市人”。這話也算說對了一半!因為我小時候父母工作的廠區就建在村子里,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村廣播站大喇叭里傳出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于是,家家戶戶起床、做飯、夾著飯盒該上工的上工;該上學的上學。那時候仿佛永遠不知道累,身上有使不完的勁,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恐怕落在別人后面。日子像初升的太陽一樣,閃著光,發著亮。
半生浮沉彈指間。“村子”的痕跡隱沒在歷史的花香和塵埃中,當年的“年輕人”或是滿頭白發,或已英雄謝幕。二十二大影星只剩下7位了!而“我們”也已撒落在天涯,各自書寫著今天不同的“城市“和昨天共同的”村莊“。但是不管今天,還是昨天,總會有一首歌,一部電影,把我們串在一起。當時激勵了眾多青年紛紛效仿電影里的孔淑貞,投身到祖國的新農村建設中去。如今國家精準扶貧,倡導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時刻,此片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杏花村里開杏花,兒女正當好年華。
男兒不怕千般苦,女兒能繡萬種花。
人有那志氣永不老
......
#春日鑒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