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真實的國產劇,卻還被人吐槽,那是他們沒有經歷過
如果說電影是源于生活,那么搬上熒幕的影視,為了能夠被更多人接受,都經過了藝術的美化,為的是能夠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但是編劇胡坤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直面家庭“生育”問題,將這段“黑暗”時間赤裸裸地翻出展示在大家的面前,沒有經過絲毫的美化和掩蓋。
劇情太過于真實,網上也有一些吐槽的聲音,覺得在制造焦慮感。
其實, 只有真正經歷過這段難熬時間的家庭,才能夠體會其中的滋味,才明白劇里的表現一點都不夸張,覺得是在販賣焦慮,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
Part 1
肖路與方一諾結婚多年,感情一直都很好,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寶寶,可是生活卻在方一諾生產以后變了味,新生兒給新手父母帶來的種種不適應,雙方家庭父母的參與,最終導致二人分道揚鑣。
肖路飾演者 秦昊自然不用多說,妥妥的實力派,自從 《隱秘的角落》后,大放光芒,卻也因為“帶去爬山”,被當成了懸疑劇中妥妥的大反派。
加上秦昊本來外表就是冷冷淡淡,突然一下子飾演了 《親愛的小孩》中肖路的角色,甚至有不少觀眾串戲了,在雙方父母正面沖突的時候,還有觀眾打出“小心肖路帶岳父岳母去爬山”。由此可見角色的深入人心。
與其他劇情不同的是,飾演方一諾的 任素汐在此是真的全素顏出演,雖然現實生活中,任素汐是有過一段婚姻,但是卻在2017年以“離婚”收尾,并且沒有生育自己的孩子。
但是任素汐卻可以將產婦懷孕到生產的艱難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與一些只是“應付式”生產的電視劇來說,過度真實甚至讓媽媽們想起來自己當年那段艱難生育過程。
而在生產后,產房內方一諾面色蒼白,有氣無力,臉上甚至浮現出妊娠斑,卻無暇顧及到自己的時候,真是演繹了一個母親的“受難日”開始。
Part 2
《親愛的小孩》全片邀請到的都是實力派演員,為什么可以這么說呢?一個好的演員,是可以在不同的時段左右觀眾的評價,帶著觀眾的情緒跑。
暫且不說二位男女主角,飾演方媽的老演員 岳紅,是兩屆金雞獎得主,雖然生活中經歷了眾多的磨難,癌癥、婚姻挫折,但是卻依舊挺了過來,也許就是這樣,她飾演的母親角色,才更能夠體驗“人間疾苦”。
她在護著方一諾的時候,母親對女兒生活現狀的痛心疾首和心疼,做媽媽的都能夠理解;卻在生活中的過度“精致”,讓觀眾又覺得這個老太太有點“事兒精”,也為方一諾和肖路婚姻的分道揚鑣埋下伏筆。
而飾演肖母的 李勤勤,出場的時候被不少觀眾“嫌棄”,畢竟一個天天搓麻將,有事兒沒事兒叼著煙,過度寵溺兒子的導致“敗兒”的粗俗母親形象,讓觀眾有點接受不了。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卻又會發現,這是一個“好婆婆”,她雖然“粗”卻懂道理,肖路出軌以后她不會站在兒子這邊,而是讓方一諾自己決定,因為她知道兒子的錯誤確實無法原諒。
她嘴上叨叨,卻為了孫女愿意戒煙戒玩兒,心甘情愿地在家里做“保姆”,所以當觀眾的評價從“什么婆婆”到是個“好婆婆”的時候,說明李勤勤把肖母演得深入人心。
Part 3
國產劇里面第一個真實的孕婦形象,確實被任素汐演活了。產前幸福,產后焦慮,坐月子時候的艱辛,以及兩家人的育兒觀念的沖突。
為什么那么久了這才有了第一部和生育相關的電視劇?而且是和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話題。 也許是沒有太多的商業價值,所以沒人拍;又或者是因為怕太真實,不敢拍。
《親愛的小孩》得到那么多真實生育過的家庭的認可,卻得到了制造焦慮的“批評”,可是這樣的事情卻會在一些家庭里面真實地存在,甚至更加的糟糕。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所有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生育對于母親來說,確實是一個受難日,身體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是不可否認的。
也許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去月子中心,請私人護理,或者有著更多更優秀的配套,但是全國90%的家庭都達不到這個水平的收入,所以也要直面這種殘酷而又真實的話題。
如果說《親愛的小孩》前半段過度地讓一些媽媽“感同身受”,那么下半段為了救孩子而要重新“造人”,更像是為了挽救“焦慮感”而帶來的劇情,畢竟好劇不應該只讓人壓抑,也應該帶給人希望。
二次婚姻,孩子生病,為了挽救孩子,重組家庭又要拆分,重新造人為的是配血型,拋去前半段的真實感,后半段更像是國產劇該有的樣子。
如果沒有后半段的劇情,有可能觀眾都無法看到這部電視劇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