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四周都是耀眼閃光的年代,《單身指南》顯然從片名與預(yù)告,就深深吸引著單身或冷戰(zhàn)一族,這部片起初的設(shè)定,我就覺得跟《BJ單身日記》及《欲望都市》很相近。
只是比較近代版,如果擴充成一個影集,我想也是一個不亞于《欲望都市》系列的好作品。
不過,認真欣賞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其實適合任何狀態(tài)的人觀賞,即便是正在熱戀期的伴侶,也能找到一點在激情與放縱中的自我……
本片故事改編自劇集《欲望都市》、《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作者麗茲·塔琪蘿的著作。
由克利斯汀·迪特執(zhí)導(dǎo),達科塔·約翰遜、瑞貝爾·威爾森、《獄前教育》愛莉森布里、小達蒙·威亞斯及萊斯利·曼恩主演。
單身有好有壞,端看你怎么過!
在紐約大都市中徘徊的單身女子艾麗絲(達科塔·約翰遜 飾)、羅賓(瑞貝爾·威爾森 飾)、露西(萊斯利·曼恩 飾)與梅格(萊斯利·曼恩 飾),雖置身于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仍然有顆寂寞的心,尋覓著真命天子,搞曖昧、煽情短信或是一夜情?
不夜城里,男男女女通過找不完的樂子,詮釋愛情的樣貌,在這個愛情瞬息萬變、充滿不同可能的現(xiàn)代,「如何單身?」成了人人共同必修的課題。
《單身指南》從男女不同的觀點交錯論述,以詼諧又辛辣的方式,高調(diào)地頌揚單身生活。
女主角達科塔·約翰遜表示:「無論你是自己想單身、工作忙碌以至于無緣結(jié)識另一半,甚至只想要無拘無束地夜夜笙歌,抑或是積極尋找卻依舊找不到合適伴侶的年輕都會男女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認同與情緒的出口。」
這不是「女孩遇見男孩,從此幸福快樂」的電影,在現(xiàn)代社會里,單身的男孩女孩有很多事情可以找到快樂、認同與成就感,例如友誼、工作與人生的方向。」
達科塔·約翰遜說:「找到真命天子或天女當然也能帶來快樂,但是如果那個人遲遲不出現(xiàn),總不能一直等待下去吧!《單身指南》這部電影就是關(guān)于單身過渡期的這一切。」
或許很多時候,當我們習(xí)慣于某一種狀態(tài)時,總會想著如何去突破、如何做自己內(nèi)心渴望的事情,而這也是本片的出發(fā)點,達科塔·約翰遜在與男友大學(xué)4年的交往后,提出暫時分居一段時間的請求,找尋自己想做的單身自我。
雖然一開始覺得有些牽強,但是劇情的后續(xù)推演及張力,足以讓我淡忘這個出發(fā)點的合理性,因為真實的臟話連篇+糜爛的夜生活,用達科塔·約翰遜的視角,足以讓人一窺形形色色的社會樣貌。
當然這部電影里,除了有許多讓人爆笑的橋段,也有點出一些普遍現(xiàn)在人的感情與家庭問題,我不會一一暴雷,只是想分享這之中,其實都是很生活很人性的。
即便達科塔·約翰遜與瑞貝爾·威爾森在電影中就是一副失敗者的樣子,但是兩人互為盟友知己,且大多時間瑞貝爾·威爾森幾乎都在扮演達科塔·約翰遜的生活導(dǎo)師,正事沒有教幾樣,反倒是下班后到上班前的玩樂與生活,樣樣都來。
整體的氣氛,感覺不像是電影,像是在看一個很輕松的劇集
其實原本以為看完這部電影,可能會促使一些有對象的人怯步,或是向往單身之類的,不過這部電影并沒有明確的傾向。
不論是從交往中變成單身的達科塔·約翰遜、一直向往夜夜笙歌、每日連發(fā)的瑞貝爾·威爾森,還是獨來獨往、追求孩子的萊斯利·曼恩……
其實都把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各類型的人生經(jīng)歷做了一個不錯的串聯(lián),不管是喜是優(yōu),這都是人生,每個人都得學(xué)著面對。
這部電影除了講述男女價值觀與單身這回事以外,其中本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親情,莫過于黑人婦女提起勇氣,一起去面對喪妻與喪母的事情,即便我認為這是有一點灑狗血的案例,很容易拍爛。
但這畢竟是好萊塢,用簡單且平穩(wěn)的手持鏡頭,去描述這樣的追憶,我覺得光是從這樣的細節(jié),就可以反思我們自己所處的電影環(huán)境。
到底一個簡單的題材與環(huán)節(jié),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做好,而不是好高騖遠地想要去玩弄技術(shù),或是花大把的金錢去砸大場面,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
總結(jié)來說,用舒壓的方式看,可以很好笑、好放縱;用一種自我投射的眼光看待,可以填補內(nèi)心、追尋自我,或許到現(xiàn)在,我們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誰?
但不管是電影還是人生,找尋自我與實踐自我,不就是一輩子奮斗的目標嗎?我想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是舒壓之虞的成長教育,真心推薦給單身或是熱戀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