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部佳作,派爺至今難忘。
《米花之味》。
影片最后一場戲,母女走進深幽的鐘乳洞,在佛像前翩翩起舞。
在悼念亡靈的時候,兩人的感情悄悄緊密。
本周五,我們將迎來導演的新作。
派爺看了點映場,可以這么說,它是2021年截至目前最催淚、最動人的電影。
同時,派爺已經提前將它選為2021年國產片十佳。
《又見奈良》
上映日期:2021年3月19日
《又見奈良》的口碑真的太強了!
首映禮,忻鈺坤導演被深深打動,說它是“今年最溫暖最感動的電影。”
不止是電影人,影迷也非常愛《又見奈良》。
有人說它溫柔、治愈。
有人說它動人、催淚。
能有這么好的呈現,離不開眾星云集的制作班底——
監制是河瀨直美、賈樟柯。
而導演鵬飛,本就擅長捕捉生活細節,與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微妙變化。
在前輩們的保駕護航之下,鵬飛的《又見奈良》相較前作有了長足的進步。
從預告片就可以管窺一二。
影片關于戰后遺孤。
簡單解釋一下這個名詞。
故事起于尋找。
陪同她的,是二代遺孤小澤(英澤飾)。
他們在退休警察一雄(國村隼飾)的帶領下,不斷尋找線索,不斷上路。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它看作中國版的《小偷家族》。
比如主題,沒有血緣關系的親情。
《小偷家族》里,柴田信代(安藤櫻飾)對撿來的“女兒”傾注了真心真意,如親生母親般溫柔。
在《又見奈良》中,陳奶奶對養女也是視如己出的。
她所擁有的是超越了歷史傷痕的大愛。
再比如人物關系。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讓一群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生活在一起,慢慢拼起了家的樣子。
在《又見奈良》里,陳奶奶、一雄和小澤在尋找陳麗華的路途中,逐漸打開心扉,他們就像組建了一個“臨時家庭”。
而在風格上,鵬飛與是枝裕和也頗為相似,溫馨幽默,輕盈動人,且有鮮活的生活細節。
還記得嗎?
《小偷家族》里,奶奶用舔鹽巴的土方為孩子治療尿床;妹妹牙齒掉了,哥哥趕緊扔到屋頂。
這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細節,讓我們相信這是真的生活。
《又見奈良》里類似的橋段很多,幾乎每過幾分鐘,觀眾就會歡笑。
派爺只舉一列。
她走進店里,對著店主“咩咩”叫。
店主見狀也保持善意,陳奶奶每次指認一種肉,店主就會用形象的動物叫聲提示她這是什么肉。
如此鮮活而幽默的場景是難以憑空想出來的,這是導演鵬飛深入生活后的創作。
更進一步,鵬飛用扎實的細節塑造出了一個愛女情深的母親形象。
陳奶奶隨身帶著養女麗華寫給她的信和照片,寄望于找出一些女兒的線索。
他們抵達麗華曾經到訪的景點。
然后,陳奶奶會留下照片,這樣,就仿佛女兒還在陪伴著她。
陳奶奶會將螃蟹帶去公園放生,她希望能靠善念感動上蒼。
到了女兒曾經工作的店里,她會買些甜甜圈親自品嘗味道。
其實,她試圖感知的,是女兒曾經遭受的生活之苦。
最讓派爺淚目的是。
在一間寺廟里,他們找到了女兒的朋友。
就在她以為旅程終于走到終點之時,對方卻說好久沒了麗華的音信。
陳奶奶熱淚盈眶,可就是任憑淚水打轉,她依然在克制。
我和麗華是朋友
很久沒見了
不得不讓人敬服。
吳彥姝奶奶演得真的太棒了。
她想哭,是因為久久等來的希望終于還是石沉大海;
她不想落淚,是堅信女兒還在某一處靜靜地等著她。
當然,鵬飛拍這部電影無意煽情,他總會用幽默來化解這些苦痛。
在旅途中,這“臨時家庭”的每個人都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藉。
陳奶奶來到奈良,對小澤來說,奶奶帶來了久違的鄉音和記憶,這種陪伴足以讓她抵擋孤單。
一雄愿意踏上旅程,是因為他從小澤身上,看到了逝世女兒的影子。
而陳奶奶,也在一雄和小澤的陪伴中,找回了親情的溫暖。
這是一場各有所求又各有所得的治愈之旅。
在派爺看來,《又見奈良》還有深意。
導演鵬飛透過一個母親的小視角,讓我們接觸到了大歷史。
他還借這場尋親之旅,編織了一幅歸國遺孤的群像。
他們只能從事一些不需要使用語言的簡單工作,比如做農民、挖掘機師傅、僧人、洗碗工……
《又見奈良》的悲憫之處在于,它從情感開始,也從情感落筆。
陳奶奶一行人,為那些散落在奈良的遺孤,帶來了歡笑、溫暖和感動。
他們也因遺孤的回饋而得到治愈。
我們可以看到。
所有的悲傷,都被喜悅包裹了起來。
那,經過這場旅行,陳奶奶能找到女兒麗華么?
派爺希望你一同去尋找,接受療愈。
其實,在派爺看來。
尋找的意義并不在于結果。
遙遠的想念,終于可以宣泄。
無盡的孤獨,終于得到治愈。
就像《米花之味》。
經歷了那場舞蹈,本來陌生的母女,達成了精神上的溝通。
就像《小偷家族》。
那些煙花能不能看到并不重要,一起看才重要。
《又見奈良》里,那場還在進行的旅程,讓他們每個人都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達成了和解。
于是,尋找有了意義。
《又見奈良》將于3月19日全國上映,派爺強烈建議你走進影院。
春暖花開的日子,最需要這樣溫暖治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