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罪惡》
Tokyo Vice
導演: 邁克爾·曼 / 德斯汀·克里頓
編劇: 杰克·斯坦菲爾德 / J·T·羅杰斯 / 娜奧米·飯冢 / 布拉德·凱恩
主演: 安塞爾·艾爾高特 / 渡邊謙 / 菊地凜子 / 瑞秋·凱勒
類型: 劇情 / 驚悚 / 犯罪
片長:55分鐘 / 集(共8集)
制片國家/地區: 美國
豆瓣評分:
8.2
輕年評分:
7.5
撰文 / Zed
策劃 / 輕年力量
日本東京市多年來都被評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聞名世界的商圈和燈紅酒綠的生活,令不少人心向往之。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大家都想親自去一睹它的繁華。
只是,這樣頗具誘惑的國際都市并不總是光鮮亮麗,和紐約市一樣,它背后同樣潛藏著無數罪惡與潛規則。
2009年,一本名為《東京罪惡》的紀實文學橫空出世,美國記者杰克·阿德爾斯坦根據其在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的從業經歷,記錄下東京市鮮為人知的新聞黑幕和相關所見所聞。
時隔13年后,HBO將這本著作改編成了同名劇集,并邀來日美兩界卡司傾情出演。故事以杰克為主軸(劇中角色和現實同姓),講述他在跑刑事新聞期間,目睹日本警方的種種荒唐行為和新聞界對此采取的緘默態度。
出于對真相的理想主義情懷,他發誓要用一談到底的精神,維護自己作為一名記者的尊嚴。在和警方和黑道的雙重周旋中,他必須和同事小心翼翼靠近真相,讓一潭死水的日本社會重現光明。
故事的時間被放置在千禧年前后,那是一個日本黑幫已經開始式微,但還不至于完全淪落的時代。彼時,各幫派依舊擁有大批人馬,大家為了利益不惜開戰,警方為了緩和沖突,不得不掩蓋沖突背后的真相。
在警方發給記者的通告中,那些因利益糾葛被牽扯進來的無辜百姓,通通以”意外身亡“結案,警方有了體面交代,城市的面子也得以保留。
本國記者都心知肚明背后是黑幫搗鬼,卻無一人深挖。即便如《讀賣新聞》(劇中為《明調新聞》)這樣首屈一指的大媒體,作為新人入行的杰克被告知的第一件事,竟是被告知報道不用探求事件成因,而以警視廳發布的通稿為寫作標準。
要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中報道真相,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和本國記者不同,杰克的西方背景,讓他具備了一個調查記者應當具備的敏感度和毅力。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他慢慢發現那些顯而易見的兇殺案背后,實則全部牽扯到黑幫之間的利益之爭。
和北野武的黑幫片相比,《東京罪惡》并沒有刻意去浪漫化或批判黑幫形象,而是將一個囊括復雜人性的地下世界重新曝光。
剛才說到的幫派之爭,起源于關西幫進軍東京圈的野心。
為了在這座超級都市站穩腳跟,他們開展了一項超級暴利的高利貸業務。凡和其簽訂契約的客戶一旦無法償清債務,他們將逼迫負債人自殺,以獲得對方的保險金。
面對關西幫的野蠻做派,以千原會為首的東京幫并不以為然,他們面對關系幫的步步逼近和挑釁選擇了隱忍,而這一選擇,卻為千原會老大埋下殺身之禍,因為按照黑幫的邏輯,避而不戰會被視為是一種軟弱行為。
內憂外患的復雜局勢,令到千原會老大被迫和警方合作,被視為可信賴對象的杰克和負責該案的刑警片桐,將一起在兩個幫派中斡旋,并找到一個可行辦法將真相大白于天下。
既然是一部涉及黑幫題材的電影,當然就少不了對成員的細致交代。和以往我們在銀幕中看到的那類窮兇極惡的暴徒相比,片中的黑幫分子甚至有幾分雅痞的味道。
他們故作高深,總以為自己掌握著轄區的一切,重視道義的千原會甚至經營著合法公司,外人很難將它與黑道聯系在一起。
然而,黑幫勢力到底不比從前。千原會的退縮,除了一定程度反映出日本黑幫面對政府清掃過程中所處的困境外,也反映出他們“一心從良”的迫切決心。
避免暴力沖突成為新一代黑幫成員的共識,卻在跨地域的利益糾葛中面臨著歷史重演。在這樣的背景下,反水戲碼自然在所難免。
面對同門的背叛,日本黑幫固有的“仁·義”信條被提上臺面,千原會小弟在警方辦案和協助杰克調查的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只不過他沒意識到,自己的協助正在慢慢為警方收網和記者的調查提供便利。
雖然《東京罪惡》沒有過多交代黑幫成員的背景,不過可以看到,窮困潦倒的社會地位,是導致他們大部分人誤入歧途的主要原因。
就拿幫助杰克調查的千原會小弟而言,如不是遁入黑道,以他的料理天賦,他本應該成為一位廚師。無奈家境貧寒和卑微的出身,讓他最終只能在一個窮酸的加工廠虛度光陰。
進入黑幫的確給了他第二次重啟人生的機會,但付出的代價和風險也和之前的工作不可同日而語。夜總會結識的外國姑娘似乎讓他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不過這段跨國戀在幫派斗爭的大背景下,難免顯得脆弱不堪。
《東京罪惡》在人物刻畫方面處理得比較自然、客觀,除了那些被安插在反派位置的角色所展現出的固有之惡,主角團多擁有非常豐富的解讀空間。
之于黑幫成員如此,之于記者杰克亦然。
幫助千原會揪內鬼期間,刑警片桐就曾警告過,要他不要和黑道做交易,因為一旦接受一次,就會開啟無數個你來我往的人情循環。
作為平凡人的杰克當然沒能經受住誘惑,畢竟,他的本職工作正在等著他寫出一篇顛覆業界常識的報道,接受千原會提供的敵對勢力情報,無異于開啟了潘多拉魔盒,為他之后的報道埋下隱患。
這方面,美國人歷來推崇的冒險精神占了上風,否則就不會有隨后的專著和這部劇了。
通過對一起刑事案件細致入微的描寫,《東京罪惡》讓我們見識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
原來,所謂的“高安全系數”,不過隱藏在日本媒體自欺欺人的報道當中,當“零謀殺”成為詭異的常識,一個社會的進步總是比想象的來得更加困難。
倘若民眾聽不到真實的聲音,自然就不會有改變的意愿,這個意義上說,杰克當年和現實中的"片桐”干了件很酷的事兒。他們憑借對真相的執著和信念,最終局部瓦解了長期盤踞在繁華都市背后的罪惡。
和報紙上那些天然享有更高關注度的花邊報道與奇志怪談相比,杰克的付出也許不過滄海一粟,但正是這難得的一粟,帶我們看清了東京的本來面目。
《東京罪惡》的播出,打破了我們對這座城市的既定想象。
-End-
關鍵詞: 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