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影視劇作都存在劇本創新力不足的問題,但《九號秘事》的編劇似乎從未有過創作瓶頸期,自2014年推出第一季作品,拿到了9.0的高評分,后續每一季作品的口碑平均分都能達到9.0。
第七季上線后,截至目前已經拿到了9.2的評分,依賴這樣的口碑,以劇作當時的內容呈現出來的品質,這一季大概率不會撲街,尤其是編劇自嘲江郎才盡,卻依然驚喜不斷,觀眾也會有一定的情緒加分在其中。
《九號秘事》的第七季算是如約而至,以每年推出一季的頻率與觀眾見面,因此《九號秘事》也算得上是一部較為長壽,高品質的劇集,而從第一集開始,第七季便給觀眾喂了定心丸。
詭譎氛圍講述暖心故事,畫風奇特卻耐人尋味
每一季的《九號秘事》講述的故事都截然不同,甚至在同一季中,每一集的劇情內容都是大相徑庭的。第七季的開頭以一種較為詭譎的氛圍,講述了一個暖心的故事,觀眾永遠猜不到一個不那么愉快的開始,竟然會有一個讓人淚目的結尾。
在相聚之前,幾人之間的關系就陷入了冰點,卡勒姆拒絕加勞倫斯的好友,理由是不接觸社交網絡,并且沒有回復過圣誕卡片。而達倫則是在三位老友重聚的過程中帶來了一位陌生的伴侶,并以為小而溫馨的聚會是大規模操辦的盛大集會。
對于這部劇作熟悉的觀眾看到這樣的情景和氛圍,很容易聯想到接下來便是讓人毛骨悚然的謀殺案,兇手或許就是在四人以及老人中產生。但《九號秘事》的亮點就在于不會按照觀眾預期的發展,而劇情的反轉也來得很是及時,關鍵人物邦尼打破了這種陰森的氛圍。
一個讓觀眾猜不透的結局和每一次反轉帶來的驚喜感,永遠是《九號秘事》能夠穩穩拿捏觀眾的有效手段,到了第七季也不例外,在風格上與前作依然是有延續的。
題材涉獵面廣泛,有門檻卻更具討論空間
這種劇本層面巧妙的構思一直都是《九號秘事》的一大加分項,但對于一部被觀眾稱作神劇的劇集來說,這也不過是優點之一。從風格上來看,《九號秘事》與《黑鏡》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帶著一種玩味和荒誕,但黑鏡的科幻風更為濃郁,《九號秘事》卻不局限于科幻,題材涉獵面更為廣泛。
《黑鏡》的整體品質明顯是高開低走,前期因為技術層面的創新,帶給觀眾極佳的視覺體驗,但久而久之也出現了內容匱乏的問題,無法挖掘更多的人性或是社會議題,對深度的探討淺嘗輒止,也漸漸掉下了神劇的神壇。
劇中的故事往往在極小的體量之下也能夠起到觸動人心的作用,且劇作所要描繪的故事并不局限于在短時間內呈現出來的內容,而是在一部分故事情節上設置了更加深層次的意味,需要觀眾有更深層次的解讀。
這就使得《九號秘事》對于觀眾來說有一定的追劇門檻,但是也因為對于劇情內核的深度挖掘,使得每一個故事和細節都更具討論空間。各種各樣的伏筆鋪墊以及線索的拋出都不是無用的。在前文與后文中總是能夠找到相對應的內容。
很顯然《九號秘事》不是為了滿足快節奏追劇觀眾的喜好,也并沒有膚淺的讓敘事停留在表層,只為了讓觀眾從中找到一份爽感,反而是需要拿來反復回味,且處處都透露著編劇巧思的作品。
《九號秘事》在推出《沙丁魚罐頭》后引發的強烈反響就是最好的證明,觀眾看過之后不會把這部劇作遺忘,而是建立更多的話題來討論劇中隱藏的彩蛋,還有一部分劇作只是在表現形式上徹底打破了觀眾對于影視作品的認知,創新無處不在。
這部劇作所涉及到的劇情內容可追溯到遠古的神話傳說,也有聚焦當下關注度極高的網絡熱梗,但劇中的呈現方式往往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既能夠從中找到一份熟悉感,但又因為表達的方式更為隱蔽,需要一定的知識量才能解讀。
這也直接體現了《九號秘事》的編劇所掌握的知識面究竟有多么廣,比如在第七季的第一個故事中,勞倫斯口中吐出來硬幣的鏡頭,對應的是傳說中的“冥府買路錢”,如果對古希臘神話不夠了解,難以清晰地了解這背后隱藏的深刻含義。
包括神秘而又讓人感到恐懼的黑衣男,他對應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冥河擺渡人,只不過這一形象在神話中是傾向于意象的,但到了《九號秘事》中卻將他變成了一個具體的可以看到的人。
這種在魔幻與真實之間反復橫跳的形象設定,讓觀眾在觀看這部劇作時,仿佛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能夠從中挖掘出各種各樣新鮮的內容。
而《九號秘事》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在拍攝了7季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穩定口碑的作品,這部劇作的老粉對于第七季也是既期待又惶恐,生怕在這一季之后,《九號秘事》就迎來完結,也更加期待后續還有更多季的推出。
《九號秘事》不愧是被觀眾追捧的神劇,在短小精悍的體量中,沒有一場廢戲,也絕不會敷衍觀眾,論劇情和創意,第七季的《九號秘事》絲毫沒有讓人感受到江郎才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