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在看《女士的法則》啊?
就是劉敏濤和江疏影雙女主的那部電視劇。故事發生背景是律師事務所,倆人都演大律師。
劉敏濤的角色是個“圣母”律師,啥都心軟,啥都猶豫,感性操縱一切。
因為老爹是律所的合伙人之一,一直被照顧得挺好,然后就出事兒了。她老爹因為被卷入一個案子,直接就被抓進去了,她的生活也因此被打亂;
江疏影呢,演了一個挺厲害的人。業務能力厲害,嘴上也厲害,一天到晚沒什么好聽的話。性格和劉敏濤演的角色相反,理性主導行動。
原來來金融行當混,后來半路出家做了律師。被劉敏濤(此處指其所飾演角色,后續涉及劇情的內容皆用演員本名代稱角色)老爸的朋友,也是律所的另一位合伙人邀請過來和劉敏濤合作,但其實是過來幫忙調查她老爸案子的。
整部劇的劇情推進就是那種很常規的,大主線套小故事,用劉敏濤老爸的案子做主線劇情,再用小案子推進角色感情,對劇情的深度進行填充。
這劇今年5月9日開播,到現在播了快三十集。我沒追平,到現在斷斷續續大概看了十多集。
當初入坑的契機,還是江疏影夢回《好先生》的妝容和角色狀態,畢竟她這張臉就適合演一些外表濃妝艷抹、光鮮亮麗,嘴上得不得理都不饒人,實際上故事又多、人又脆弱的“壞” 女人。
不瞞你說,我開始的時候還每天按時追劇,但到后來越看越覺得自己應該趕緊修改審美偏好,至少別再上江疏影的當——我這是看了個啥。除了江疏影的臉,沒別的了。
《女士的法則》剛開宣的時候,觀眾反饋其實還不錯。
期待值來源于兩方面,其一是劉敏濤和江疏影雙女主的設定,觀眾總會對一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組合格外感興趣;其二則是彭昱暢的吻戲以及他和江疏影的姐狗式CP。
可惜開播之后,觀眾啥驚喜也沒見著,有的只是“開屏雷擊”。
開播幾分鐘之后,46歲的劉敏濤開口就管59歲的劉之冰叫爸爸:
幾集之后,46歲的劉敏濤又管57歲的田岷叫了媽媽;
等到又過幾集,她又被媽媽引薦給自己的朋友。朋友夸她你可真是你媽的好大兒的時候,演員們笑得有多燦爛,電視機前的我,看得就有多沉默。
怎么說呢……選角導演,咱們有事嗎?
這里不是要年齡攻擊,而是想說外形合不合適。大家坐在一起,一看就是同齡人,完全不像父母和女兒的關系。
不能否認,劇情開始劉敏濤的打扮憔悴又老氣,和劇情設定有關系,是想說她因為被父親的案子影響整個人找不到自我,一天天過得渾渾噩噩。可關鍵是,她經過江疏影開導,決定改變自己之后,這年齡差距感也沒拉開啊……
另外一個開屏雷擊就是江疏影和彭昱暢的CP。
這倆人開場沒多久就親上了,順手還做了一條龍的事情。待到結束之后,彭昱暢跟那兒扭扭捏捏,反倒是江疏影特別灑脫: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要認真。然而,對此觀眾的反應只有老人、地鐵、看手機。
面對鋪天蓋地的辣眼評價,我估計制作方估計還納悶呢:這不是你們要的姐狗組合嗎?這不是你們要的瀟灑人設嗎?難道只是說說而已嗎?
嘖,有在往那個方向靠值得鼓勵,但您但凡多做兩份用戶調研,就不能把江疏影和彭昱暢往一塊搭。當然,這次倒不是年齡感的問題,畢竟愛這件事對了味道從來不講道理,所以問題就在于——沒對味兒。
先從表面來說,彭昱暢臉上太多肉感,整個人稚氣也比較重,和江疏影搭配起來…總覺得后者在陪前者過家家;
之后從深層次講,彭昱暢對江疏影毫無吸引力可言。換句話說,倆人愛的是無憑無據,基本上是丘比特閉著眼睛瞎射箭,月老喝多了胡牽線都整不出來的水平。
按照電視劇的塑造,江疏影飾演的角色整個人都很冷感,做事講究邏輯,還因為被前男友傷害過,多少有點心理陰影,且按照她閨蜜“改口味了”的說法,也可以推測出彭昱暢其實不在她的原本的審美偏好上面,更不是理想型。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愛上彭昱暢,是需要一個理由的,至少觀眾是需要這樣一個理由的。
可惜,《女士的法則》并沒能給觀眾這樣一個理由。
的確,隨著后期劇情鋪墊,彭昱暢在逐漸成長,展現出這一角色認真、貼心、對工作上心等特質,但這些東西太普遍了,完全不足以成為被江疏影需要、且不可或缺的特質。如此,不成立的感情自然怎么看怎么不順眼,嗑上頭什么的就更別提了(我知道有人在嗑,我僅代表我自己)。
雖然上面提這兩點被吐槽得最多,但實際上都是小問題,《女士的法則》最可怕的毛病,還是處在故事主線上:不管是劉敏濤父親的大案子,還是用以推動劇情的小案件,每一個都只有結果,沒有過程。
拿印象最深的一個小案子舉例吧↓
律所一個做產品的老客戶要跑路,律師提出只幫客戶打官司維權的老思路已經不行了,我們得幫客戶賺錢才行。隨后,他們發現競爭者在幫老客戶做資源整合,聯系了一個網站幫他們做電商,他們需要想個新方案戰勝對方。
OK,按照正常思路,接下來該怎么拍呢?
是不是該有討論對策-找尋解決方案-聯絡相關人員運作,最后再給老客戶展示方案?但咱們《女士的法則》呢,就是幾個人聊了一次天,然后直接就給客戶展示方案了,且這一新的方案把之前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
這是啥啊,這俗話說的“答數學題不寫過程”——答案對了也拿不到好分數!
描繪律師一類專業性強的職業本來就容易失真,再缺少過程就更容易讓人覺得假大空。與此同時,因為缺乏過程,觀眾就感受不到角色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而那些在挫折之下才會了然的感情連接以及案件意義就更成了一紙空談。
以上種種羅列起來,最終也就導致《女士的法則》想要建立起來的關于雙女主之間互相扶持、影響內核完全不成立。試問,內核都沒了,它又拿什么吸引觀眾呢?
吐槽了兩千多字,最后還是得夸兩句。
雖然呈現有點流水賬,但《女士的法則》還是聚焦了一些當下社會該去關注的案件,比如說開篇孕婦遭用人單位刻意開除一類的案子。不過,希望下回還是在內容上多下點兒功夫,不然再有社會責任感,也會被當成在蹭熱度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