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大團圓的劇集,總覺得壞人最后要死光光才對,實際上最后死的都是好人。
就如《頂樓》最后一集中反復強調了幾次的那句話"上天都幫著有錢人",冷靜下來發現這個結局才是現實,而那些文藝作品,只是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希望。
《頂樓》的故事開始于秀蓮意外發現自己的親生女兒從小被人調包,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找到了親生女兒,還沒來得及相認,就親眼目睹了女兒墮樓。
之后隨著秀蓮調查女兒的死因,故事情節得以展開。
明面上這是一個講述復仇的故事,實際上依然脫離不了社會階層間的相互博弈。
周丹泰和千瑞珍壞的徹底,他們代表了高高在上的富人階層,他們可以隨意地欺負窮人,甚至不惜草菅人命。
如果死的不是秀蓮的女兒,就算秀蓮仁慈和善良,不說秀蓮會不會和他們同流合污,至少她可以選擇看不見,就如同她十多年來一直活在周丹泰的欺騙中那樣。
秀蓮和吳允熙之間其實遠遠稱不上友情,相互利用的成分要更多一點。
秀蓮是為了報仇,吳允熙是為了在社會中掙扎,成年人之間哪里有可能突然出現這種相見恨晚。
她們之間學識不同,修養不同,地位不同,甚至談不上有共同的品味和喜好,她們壓根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
如果一定要和秀蓮發生點什么,反倒是同為財閥出身的洛根李的可能性會更大一點。
這一部劇把善惡描述得如此的極端。
律師一家和珍妮媽媽雖然偶爾會流露出人性良知的一面,但直到秀蓮死去的那一刻,他們在遺像面前哭泣,轉過頭來就能感嘆秀蓮死了,終于沒有人再來難為他們了。
就連看似是好人陣營的洛根李,在最后一集也可以肆意妄為的攔截囚車,罔顧車上人員的安危,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私欲。
可以說,律法在他們眼中如同虛設,他們遵循的是另一套社會規則。
故事到了最后,同為上層階級的洛根李在舉報了周丹泰和千瑞珍之后,他想到的都不是可以就此把這兩人掀翻在地,他想到的是要帶著秀蓮一起到美國去躲一躲。
他是最熟悉潛規則的人,他知道用正常的手段根本制裁不了周丹泰。
對于這種規則,秀蓮同樣知之甚詳,這才有秀蓮堅持留下來準備持續在法律上訴訟的原因。
其實從洛根李對待雪雅之死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他和周丹泰是一樣的人,他的良知比周丹泰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他知道殺死雪雅的真兇是吳允熙時,他說的是"我要殺了她",如果不是秀蓮攔住,他一定會付諸行動。
在此之前他是如何對待頂樓眾人的?
是喬裝打扮,是設圈套,是試探。
這是不是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在洛根李心中,窮人的命不是命。
吳允熙的悲催源自于欲望,她迷失在了普通人的底層欲望之中。
命運仿佛和吳允熙開了個玩笑,為她布下了重重考驗,她所能做的抉擇貫穿在整部劇中,"一切都是為了露娜",這看似是吳允熙打著愛的名義去選擇了蠅營狗茍,這又何嘗不是她別無選擇。
如果沒有復仇的元素,吳允熙的結局只會變得和珍妮媽媽一模一樣,當覺得自己跨越了階層之后,也會開始去瞧不起和自己曾經同樣出身的人。
《頂樓》的結局并不狗血,它表達的才是現實。
秀蓮的死讓人覺得很惋惜,因為她做不到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周丹泰這一層次的人,只有和他同一層面的人才能打倒,相信洛根李激憤于秀蓮的死,隨后在行事上會變得少一些顧忌,對待周丹泰才能做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韓劇頂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