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有一部“名不見經傳”的電影,上映前后獲得超多演員、明星的支持,有諸如周迅、李冰冰、徐崢、黃渤、易烊千璽......他們在網上變身自來水,真情實感為電影打CALL。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棒!少年》。
除了業內人士的專業打CALL,《棒!少年》在獎項上也收獲頗豐,拿到了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以及第十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電影。
你可能會想了,《棒!少年》被業內如此肯定,那主創一定很牛X,實則不然,它是一部全片沒有專業演員,純素人“出演”的電影。之所以給“出演”加引號,是因為“演員”不用演,片中發生的一切故事就是現實。是的,這是一部紀錄電影。
主人公是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少年。
一個叫馬虎,來自寧夏西海固。人如其名,馬虎的性格特別虎,崇尚暴力,不講衛生,說話肆無忌憚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在學?!盎臁钡蔑L生水起。
另一個叫梁正雙,大家都喊他小雙,小雙來自河北農村,性格溫順細膩,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呆著,眉眼間有著不符合年齡的老成。
兩個男孩的性格正好相反,一個似火,一個如冰,但他們卻有不少的共同點。
第一個共同點,兩人均來自不幸的家庭。馬虎的母親在他小時候離家出走,父親也不怎么管他。小雙的出身更為不幸,父親早已病逝,母親出逃,留下尚在襁褓的雙胞胎兄弟,身體更為強壯的哥哥被送給別人,小雙留在家中,和窮苦的伯父相依為命。
第二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強棒天使項目”的受助者。
這是中國第一支活動棒球項目,由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等多位愛心人士發起,會選擇家庭不完整、身陷困境、需要幫助、年齡7歲到9歲且身體健康的孩子進行資助,資助的方式是讓他們進入基地,訓練棒球。
第三個共同點,兩個少年在基地的生活都遭遇了“困境”。
馬虎的困境表現在和外部環境的對抗,他總是打架,和大孩子,也和小孩子,教練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人人都不喜歡他,不愿意和他一屋睡覺,全隊去外地訓練,他卻被懲罰留在北京基地,黑乎乎的屋子讓馬虎再也“虎”不動了。
小雙的困境源于自身,他雖然現在是“尖子生”,但隨著年齡漸長,如果棒球水平不能再上一個臺階,就面臨著退隊的風險。退隊意味著可能要回到農村,回到沉默寡言的伯父身邊。因為棒球而有了輪廓和光亮的未來,現在又變得模糊不清了。
兩個少年背負著各自的沉重,相遇在北京郊外的棒球場,他們用力地奔跑,用力的揮棒,就像要把命運給他們的“厄運”都揮走。
再后來他們一棒揮到了國外,小雙嘴里那個“遍地都是棒球場”的國家。
《棒!少年》可以展開討論的議題很多,運動活動、貧窮對抗、中國棒球,但最打動長生的,卻是兩個少年的成長。
很多人喜歡馬虎,覺得他有棱有角,雖然調皮搗蛋,但少年時期不調皮,什么時候調皮呢?馬虎時刻都在釋放能量,管他好的壞的,一通釋放,過了也就好了。
長生也喜歡馬虎,但更心疼小雙,他的性格太內斂,感情從不外露,有什么心事都藏起來。倘若不是球技突出,他大概會是一株隱藏在人群中的壁花少年,又像是一顆乖巧的氣球,充氣的速度再慢,總有一天還是會爆炸。
爆炸到來的那天,小雙哭到奔潰,怒氣沖沖地“質問”前來安慰的馬虎:你知道這么一次比賽多難得。
馬虎是知道的,脾氣暴躁的他這一次沒有吼回去,而是一把攬過曾經的“敵人”、如今的隊友,用自己的胳膊給小雙擦拭淚水。
那一刻,兩個少年像是互換了性格,朝夕相處和并肩作戰讓他們相互接納和汲取,在各自的成長軌跡上向前邁了一步。
比賽失利是一時的,但棒球帶給馬虎和小雙,還有隊里其他少年少女們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
近期的采訪中,馬虎已經能坦然面對曾經“犯錯”的自己,小雙的臉上有了燦爛的微笑。
如果這樣真實的成長不能打動人,還有什么能?
《棒!少年》愛奇藝全網獨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