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村最后的希望”,《驚奇隊長》在院線的強勁勢頭可以理解,為了《復仇者聯盟4》,很多觀眾也會去影院看它,但口碑為什么撲街了呢?本片將從演員、劇情、導演等角度出發,為您分析一二。
(資料圖片)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就是女主角布麗·拉爾森。選角決定發布伊始,就有不少影迷對漫威的決定表示質疑,他們覺得布麗·拉爾森太顯老、臉型方、身材差,比不上自家的寡姐、女巫,隔壁的神奇女俠等人。
原著漫畫中,驚奇隊長身高180cm,體重75kg,雖不纖細,但絕對是力量、耐力和敏捷都出類拔萃的設定。電影無論怎么改變,也不能吞噬她近身格斗+特殊技能+領導團隊的全能型設定。
拋開顏值這種主觀感情色彩太濃的東西,作為飾演驚奇隊長的演員,布麗·拉爾森骨子就缺少了那么一點“颯”。
日常著裝,或者當飛行員的時候,布麗·拉爾森還是挺帥氣、利落的。一旦穿上了戰衣,她就像“體育課上50米不及格的女同學”,揮拳、奔跑皆是笨重的感覺,很難服眾。
《神奇女俠》中,DC特地挑選了許多女運動員來扮演亞馬遜戰士,里面甚至有熱衷MMA、鐵人三項的大佬。拍攝過程中,她們接受了大量的騎馬、劍術、格斗等訓練,為的就是展現出女戰士的颯爽英姿。
而《驚奇隊長》里的布麗·拉爾森沒有為觀眾帶來這種感覺。很多時候,她都在使用蠻力解決問題,甚至最后大破敵軍艦隊的一幕都采用了“水滴”式的物理攻擊……感覺還是《金剛:骷髏島》里看起來比較神氣。
影片雖然刻意降低了動作戲頻率,但相應戲份的質量并沒有相應提升。相反,布麗·拉爾森的動作設計非常綿軟無力,甚至有些發假,感覺就跟沒有武術指導似的,除了胖揍“老太太”的一幕,其他部分落后拳拳到肉的《海王》也就十條街吧。
此外,《驚奇隊長》的美學探索也令人絕望。驚奇隊長可以只露眼睛和下半張臉,但對細節的刻畫能否再美觀一些呢?比如增加幾組女主肌肉力量的展示,再對戰衣黑科技做詳細展示?
這些能迅速提升質感的“小把戲”任何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都信手拈來,我相信漫威也會,但最后我們只看到了毛糙的長發和殺馬特的莫西干頭……
漫畫中驚奇隊長也有類似造型,但比電影里和諧不少
電影宣發期間,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曾親自為《驚奇隊長》蓋章“最強超英”,讓人對驚奇隊長的戰斗力產生了無限遐想。
然而,如此實力超群的角色,就不配擁有一個“勉強能打平手”的敵人了嗎?
反派羸弱是漫威超英電影的頑疾,這種情況直到《復仇者聯盟3》里“滅霸”出現才稍稍得以緩解。沒想到,這個老毛病到《驚奇隊長》這兒又犯了。在開掛的驚奇隊長面前,反派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這好歹是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啊,能不能稍微來點起承轉合啊?主線劇情帶給人的“驚奇”還比不上我們的萌貓古斯,啊不,噬元獸呢。
在電影中,每當驚奇隊長被打倒,她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具象化的性別歧視場景,比如父親對他的管教,飛行員同事對她的嘲笑。如果要突出女權主題,我覺得單憑這點是不夠的,也顯得比較幼稚。
“我不需要向你證明什么”,這句臺詞出來,所有觀眾都在心里暗暗叫爽。但仔細想想,影片中又有哪些地方展現了主角認識自我的過程呢?嗯,不是又回到兩性對立的狹隘視角去了?
另外,《驚奇隊長》的配樂也有失水準。這里還是得先提一嘴《神奇女俠》,OST中,無論是主旋律《Wonder Woman"s Wrath》,還是片尾曲《To Be Human》,都是絕對的記憶點。
上世紀60年代,漫威捷足先登,搶注了“Captain Marvel”(驚奇隊長)的商標,只因這其中藏有“Marvel”(漫威)一詞。
如今,《驚奇隊長》作為MCU的第二十一部作品與大眾見面,卻出現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尷尬局面。作為路人粉,還是希望漫威能在《復仇者聯盟4》里多花點心思,把驚奇隊長打造成下一階段的鋼鐵俠。
單就這局來看,我覺得《神奇女俠》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