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主日記》的出現無疑又是迪士尼在為萬千少女打造一個“麻雀變鳳凰”的美麗浪漫之夢。
(相關資料圖)
這部電影夢幻至極,符合少女們天馬行空的幻想。
當年的安妮.海瑟薇還不是滿身“黑料”的女神。
普通少女搖身一變變成公主的電影情節也沒爛大街,《公主日記》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問世,盡管是異想天開,也深深被人們所喜愛。
電影《公主日記》的女主米亞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十五歲女孩。
她那一頭大卷發一直都是身邊同學嘲笑的對象,老師和同學從來記不起她的名字。
體育課總是因為肢體不協調被大家鄙視,總是在犯小錯誤的時候恨不得鉆到地縫中去。
不少觀眾看到這里都會從女主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表示自己也曾和她一樣普通。
說實在的,這樣的女生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很多見了,像這樣的女孩往往不自信很自卑,再加上大環境對她的影響,很容易就造成心靈上的陰影。
所以米亞也往往都是一個人在一邊。
這樣的米亞一直愛慕著那個敢當眾親吻女孩但有點叛逆氣息的男孩賈許,米亞在一次演講會上因為緊張過度差點嘔吐,這是她給賈許的第一印象。
從此同學們變本加厲的嘲笑她,但小小的她覺得只要有閨蜜莉莉的支持和媽媽的陪伴就很好了。
往往越是自卑的人越容易得到滿足和安慰,有自己的小小一片天地就夠了起碼米亞是這么想的,面對喜歡的男孩,米亞也是一如既往地鎖在角落不敢大膽的表現自己。
如果米亞愿意對自己自信點該多好啊!
那樣她就能在面對外界撲面而來的嘲笑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在面對喜歡的男孩子的時候她就能大聲地說出來。
但事實是米亞只是個普通到有些懦弱的女孩。
不過這一切到她見到許久未見的奶奶之后都變了。
奶奶是歐洲皇室的成員,米亞是實實在在的皇族血統,是將來王位的繼承人,奶奶決定將米亞培養成公主,米亞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母親卻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想必很多女孩子都幻想過自己是那個被遺忘在人世間的公主吧。
這部電影則實現了萬千少女的幻想,出演米亞奶奶的是演員朱莉.安德魯斯。
從第一眼見到她起就決定她身上具備著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在早年將她曾因為一部音樂劇成為萬千人心中的女神。
再從她多年來的演出經歷來看,找安德魯出演這部電影高貴的皇室成員是不二之選,她的氣質就很符合這樣的人設。
米亞享受完輕松的校園生活過后就開始要投入為她量身打造的各種課程。
當米亞把身上的浮躁大大咧咧的氣質轉化成優雅氣質,整個人變得不一樣了。
米亞的改變讓閨蜜莉莉大吃一驚,莉莉并沒有對米亞的改變而感到開心,而是對米亞破口大罵。
影片對莉莉有著一個強行洗白的片段,莉莉是因為覺得米亞是有什么事瞞著她才變成和那些壞女孩一樣的打扮。
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吧,從莉莉的表現來看她分明就是嫉妒,只是她將這份嫉妒美化了,她想當個好人,表面上為米亞好但心里十分嫉妒米亞改變的人。
特別是面對男孩對米亞的夸贊,莉莉更是接連不斷的打擊米亞,這不是嫉妒是什么!
很明顯,在米亞變好看之前她一直拿米亞當作襯托自己的綠葉,她不能接受米亞的改變。
米亞的公主身份被曝光之后,原來從來沒有注意過她的男孩賈許開始主動約她。
米亞被這一切看上去美好的假象所迷惑住了。
所謂人紅是非多就是這個道理,但米亞似乎不是很拎得清這里面的關系。
可能是她太單純了,又或許是她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矚目所以不管好壞便一頭扎了進去。
有時候愛情只是看上去美好,就像是有些人,表面上看上去光鮮亮麗肚子里都是壞水是一樣的,人心隔肚皮,最終米亞在經歷了很多挫折之后在父親留下的日記里找回了自信。
《公主日記》是一部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故事,出演女主米亞的演員安妮.海瑟薇在這部電影里出演了一個“奧黛麗.赫本”式的公主。
她多年來在熒幕上的形象一直沒有更改過,無論是出演導演勞倫.魏絲伯格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也好,還是出演南希.邁耶斯導演的電影《實習生》也好。
安妮.海瑟薇一直是個光鮮亮麗的角色,除開人物形象,從劇情上來看《公主日記》和《穿普拉達的女王》的走向很相近,都是從一個無人問津的丑小鴨變成眾人矚目的白天鵝的過程。
只不過《公主日記》相對于《穿普拉達的女王》而言,劇情沒有那么空洞。
迪士尼擅長創造童話,童話是不需要邏輯的,用一場電影做一場夢,何樂而不為呢?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披著迪士尼浪漫的童話的外衣,影片中關于女主樹立自信的描寫是電影主要核心內容。
所以這部電影并不是平淡無奇的影片,對于喜歡幻想和缺乏自信的人來說,這是部很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