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陽lp
這是一部商業片,還是一部用徐克式思維拍出來的美食片。
(資料圖片)
散發著濃郁的“江湖”味道。
能把美食賀歲片拍得跟武俠片一樣的,只有徐克。
據說徐克拍《滿漢全席》(又名《金玉滿堂》)的初衷也只是靈感乍現:
那一年他剛好帶著趙文卓拍了一部《黃飛鴻之龍城殲霸》,在拍攝間隙吃盒飯的時候琢磨著不如拍一部講美食的電影,于是索性把1988年就寫好的劇本拿出來改了又改,找上了張國榮和袁詠儀,于是這事就成了。
只不過徐克開了個頭,在1995年就讓鐘鎮濤、趙文卓這兩位硬漢圍著頑皮善良的張國榮講了一段“關于我是怎么從廢柴到廚神這回事”的故事。另外在我印象中,這也是趙文卓首次嘗試喜劇元素的試水之作。
《滿漢全席》既是徐克少有的現代戲,也是當年的賀歲片。因此從類型上來說這部電影可算是他生涯中的“另類”。
金庸先生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滿漢全席》則全然詮釋了“只要有徐克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他的故事里總有一種俠義情懷,區別只是其他作品里主人公拿的是刀劍神功,這部電影里張國榮用的是鍋鏟菜刀。
于是,一部美食與武俠融合在一起的江湖把觀眾帶入了不一樣的世界中。
雕豆腐、干炒牛河、水晶咕咾肉、齊天大圣過火山,象拔、猴腦……這些年里只要我一看到講美食的影視劇,第一時間反映出來的就是上述這些神乎其神的玩意。
《滿漢全席》圍繞著張國榮飾演的“趙港生”力圖社團轉型,完成從“大佬”到“大廚”的過程中開始的一段喜劇故事。
影片開頭給了鐘鎮濤一段伏筆式的表演:
眾目睽睽之下,廖杰(鐘鎮濤 飾)和龍昆保(趙文卓 飾)兩位名廚比拼廚藝,彼時廖杰的妻子(倪淑君 飾)卻在醫院中苦等其不來,當廖杰趕到醫院后只收到了其妻的訣別。
所以故事線才轉到了趙港生這一邊——
進酒樓學廚,幻想著等學成后去日本找尋他的“山口百惠”,遇到了酒樓老板(羅家英 飾)和他的女兒嘉慧(袁詠儀 飾),計劃趕不上變化,趙港生遇到了行業“內卷”,以新派廚藝為代表想要橫掃香港餐飲界的黃榮(熊欣欣 飾)前來砸場子,于是華語影史上留下了羅家英的水晶咕咾肉和熊欣欣的干炒牛河。
接著是老板被暗算,趙港生帶著嘉慧四處求人拜師,這才在龍昆保的舉薦下找到了早就退隱且一蹶不振的廖杰。
幾次三番試探和勸解下,廖杰答應重出江湖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妻子的原諒。主角團們一致對敵,各自拿出了看法本領開始美食斗法,結局當然是反派輸正派贏,既保住了酒樓也讓趙港生重獲愛情。
這種劇情后來被一些近似的影視劇借用,情節簡單也不需要動腦子去猜懸念,但看著不無聊,只需要不停地加入笑料和亮點即可。
主題看似講美食,其實仔細看下來,我發現把它套用在一個武俠故事中也成立:
少年奇才,拜師學藝,眾人遇險,排除萬難并粉碎了大反派獨霸武林的陰謀。
然而它畢竟也是一部賀歲片,所以影片結尾處人人都有一份大團圓,特別是酒樓擺宴那場戲鏡頭由近及遠,反派們也在人群中互相捧杯祝福,場工、燈光們也加入到了歡樂的海洋里……
這是那時賀歲片的基本模式,無論是不是徐克,都會在影片結尾處告訴你:
這些都是假的,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當然,同徐克以往的作品一樣,他不僅僅滿足于講一段美食江湖,也還在講自己的情義。《滿漢全席》中他給了廖杰夫婦棄而不舍的結發情、給了趙港生和嘉慧的患難情,甚至還有于中華美食中的家國情。正如 黃榮 所說:
“飲食,是我們中國人的天下。”
至于廖杰則看著眼前的一對男女說:
“其實最幸福的不是吃到最好吃的東西,因為那樣再吃什么都不會覺得有味道。”
為了突出這個思想,主題歌《漫漫人生路》在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一次是趙港生出發到內地找廖杰,一次是大家給廖杰恢復五覺,還有一次是影片最后的大團圓。
這首由鐘鎮濤演唱的歌曲脫離“美食”主題,更加符合徐克在《滿漢全席》之外更深層的表達:
我來過,我愛過,足矣。
曲風也頗合徐克的電影風格:
鼓點節奏渾然一體,用鐘鎮濤的嗓調唱徐克的豪邁,讓這部關于“吃”的電影給我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感受更加豐富。
此外,徐克有意設置了龍昆保大戰黃榮手下的戲碼,讓當時還緊密合作的趙文卓的功夫得以有機會展現一番,大廚之間斗廚藝就像武林高手過招一般,操持菜刀、鏟勺也好像耍弄神功絕技一樣,經典的動作設計賦予烹飪別樣的生命,巧妙的鏡頭運用,讓人眼花繚亂,還有符合電影情景的配樂,以當時的制作水平而言,這部電影稱得上是一部視覺盛宴。
演員方面,張國榮飾演的趙港生更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大佬”,他不陰冷,還很有溫度,為了個女人甘愿跑去學廚藝,又同樣為了酒樓老板愿意去折騰廖杰,最后為了廖杰還要撮合夫妻感情……盡管到最后我都沒看出來他到底學會了什么廚藝,不過我想應該也不太重要了吧?
而作為商業屬性的賀歲片,其中自然也有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比如在夜店嘉慧讓人噴飯的離譜演唱趙港生和嘉慧去內地尋找高手廖杰、幫助廖杰師傅五覺恢復試驗……
這些橋段至今都可堪稱經典。
后來有不少同類型題材的美食電影趕在內地市場火爆的時候PK,或有特效加持、或有宣發助陣。然而以觀者論,大多記得的還是徐老怪的滿漢全席。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后來星爺的《食神》,一樣的高手過招,不一樣的失而復得,莫文蔚的出圈演繹和星爺的一夜白頭,讓那碗“黯然銷魂飯”同這部《滿漢全席》一樣成了影迷心中在美食之外時而能津津樂道的感悟。
說回《滿漢全席》,1995年,張國榮,袁詠儀,鐘鎮濤,趙文卓,倪淑君,羅家英、熊欣欣……制片人黃百鳴、音樂盧冠廷、攝影鮑德熹、剪輯麥子善、美術張叔平,這種頂級的制作陣容也代表了那時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不過今天再看《滿漢全席》,意味又有了一番變化滋味:
走得走、老得老,這部電影當真成了一種懷舊,它在《刀》、《七劍》之前是徐克難得的新手法,也是徐克江湖中唯一的“日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