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女兒張末,曾經(jīng)為了報復自己的父親,竟然閃婚一名外籍男子,而后又因為對方的家暴和不忠誠而分手。
1987年電影《紅高粱》成就了張藝謀和鞏俐的演藝事業(yè),同時也成就了兩人飛蛾撲火般的戀情。
【資料圖】
1988年張藝謀執(zhí)意和妻子肖華分手,和鞏俐走在了一起,那一年女兒張末只有7歲。
父母因為鞏俐分手,給張末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盡管8年之后張藝謀和鞏俐分手,很長一段時間,張末始終生活在對鞏俐的仇恨當中。
張末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就時常回來哭著說自己為什么沒有爸爸,肖華雖然心如刀割,但仍然寬慰女兒說:
“其他人的爸爸哪里有你爸爸了不起?爸爸需要忙事業(yè),爸爸多了不起,以后一定會成為咱們的驕傲。”
母女倆互相安慰,相依為命,逐漸走出了陰霾,生活恢復了常態(tài)。
但是父母分手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
對于鞏俐破壞自己父母的婚姻,張末一直耿耿于懷,在國外讀書的張末甚至公開指責鞏俐:
“爸爸和鞏俐在一起的日子我還小,不太懂他們的事,但也是因為鞏俐,才使我的童年少了其他孩子都有的樂趣,并且多了一些滄桑,我至今也不清楚,像鞏俐這樣的大明星,她和爸爸一起的日子,為什么要對我這個唯一的女兒這么仇恨,為什么要扼殺我們父女接觸的一切機會呢?”
張末對于父親張藝謀也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甚至是叛逆,為了和張藝謀賭氣,年僅24歲的她便閃婚一名外籍男子。
將自己的幸福作為賭注的代價是,對方家暴、不忠誠,最后兩人分手。
面對女兒對父親的仇恨,母親肖華說:
“我和你父親的事是我們之間的事,和你沒有關系。就算天塌下來,他也是你父親,是永遠愛你的。大人的事和你沒有關系,你一定要放下對父親的怨言,才能感受到父親對你的愛。”
最終張末回到了父親張藝謀身邊,因為學的是電影剪輯,張藝謀的一些電影的剪輯并交由張末來做。
最后,張末、張藝謀和鞏俐,在張藝謀的電影《歸來》劇組中重逢。
肖華勸說女兒:“畢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有句老話說,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在母親的勸導之下,戛納電影節(jié)上,張末率先張開雙臂給了鞏俐擁抱,這一抱了結(jié)了張末對鞏俐多年的成見,也算是一笑泯恩仇吧。
@丁丁的慢時光 :肖華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想當初張藝謀離開,她也哭過、鬧過,掙扎過、挽留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
面對女兒對父親的仇恨和對生活的叛逆,肖華沒有將自己和丈夫的仇恨轉(zhuǎn)嫁給女兒,而是希望女兒過自己的生活,希望她感受到除了母親,父親也是愛她的。
在張末每一次迷途的時候指點迷津,最終讓張末嘗試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我們無法釋懷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當時的自己沒有能力。
永遠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有時候,放過了別人,才能放過自己,開始自己新的生活。
歡迎關注@丁丁的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