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大:最后真的離婚了嗎?童瑤:我覺得顧佳會不負眾望的。張大大:會因為許子言復婚嗎?童瑤:許子言長大后要是知道媽媽為他復婚,我覺得他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以上是童瑤關于《三十而已》人物結局的采訪回應,雖然演員沒有直白劇透,卻也暗示了顧佳一定會離婚,且不會為了孩子復婚。
這段采訪給了《三十而已》觀眾一顆定心丸,因為“顧佳復婚”一直是該劇最大的“雷區”,開播前后皆受網友抵觸。
(資料圖片)
在早前流傳的劇情簡介中,顧佳面對丈夫出軌問題后選擇守護家庭,這被解讀成她原諒丈夫、遭遇背叛后未離婚,與佟麗婭的現實婚姻傳聞非常類似。
待到該劇上線后,顧佳人設卻180度逆襲。
人物不僅脫離了熒屏傳統的隱忍型妻子設定,還豐富了全職媽媽形象,雙商高又行動力強的她成為本劇最大的爽點,不斷登上熱搜榜。
然而,觀眾對顧佳這個角色越喜愛,便越擔心人物最終的婚姻選擇,在所有劇透與大結局猜想之中,“顧佳復婚”是最被觀眾抗議的存在。
在大多數觀眾的眼中,“顧佳復婚=劇情爛尾”,不少觀眾甚至因為擔心會看到“顧佳復婚”的結局選擇階段性棄劇觀望。
如今演員親證角色最終的婚姻態度不會向觀眾擔心的方向發展,正在追劇的觀眾與保持觀望的網友,應該都能松一口氣。
一個角色的婚姻選擇,為何能成決定一部劇品質的“雷區”呢?
其實,這是一種訴求投射。
觀眾把對生活與國產劇長期的選擇導向不滿,投射到了抱有一定期待值的《三十而已》中,希望它能打破俗套。
現實中,妻子面對丈夫出軌問題的選擇普遍會受到傳統觀念影響。
爽文里頻繁出現各種原配手撕小三、渣男隨后走入幸福生活,這種設定讓讀者覺得很爽快,但如此爽快的走向在現實中占比其實不高。
面對丈夫出軌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受雙方家庭、孩子、經濟等因素影響,無法做出果斷分手的決定,為生活妥協成了主基調。
影視劇也沿襲了這種導向,妻子原諒犯錯丈夫的設定重復率頗高。
從走生活寫實向的《守婚如玉》到狗血情感劇《賢妻》等等,女主都是遭到背叛后仍原諒丈夫、堅持“守護家人”的設定,讓觀眾看得腦殼疼。
其實,無論當事人選擇原諒還是果斷分手都是正常現象,每個人的婚姻觀不同,所面對的問題也不同,旁觀者很難給出唯一答案。
但,現實中很多人會受到長輩、親朋的傳統觀念綁架,往往造成惡性循環,這讓觀眾更希望影視劇能給出豐富的選擇導向,打破觀眾的傳統思維定式。
然而,一系列老劇太熱衷將女性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忍的“賢妻”,不僅沒有起到豐富選擇導向的作用,反而試圖將觀眾的思維觀念向傳統單一上推進。
這種情況下,當一部由現實角度入手又以豐滿格局刻畫當代獨立女性形象的《三十而已》出現時,觀眾對它的期待值會被拔高。
無論是出于純粹的虐渣爽劇喜好,還是對婚姻態度思維導向的訴求,觀眾都希望它能給出一個從始自終都頭腦清晰、有魄力的獨立女性形象。
在《三十而已》前期劇情,顧佳滿足了觀眾的這個期待,人物是賢妻卻自愛自強,所以角色才能人氣扶搖直上,對全劇口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正面影響。
如果后期顧佳遭遇背叛后選擇不離婚或復婚,便會重新走進以往國產劇一味犧牲自我的“賢妻”模板,給觀眾帶來的失望會瞬間擊垮前期的好口碑。
如今,《三十而已》最大的“雷區”已經被童瑤拆除,一定程度上也作規避了作品“爛尾”的最大風險。
只不過,觀眾對《三十而已》爽劇結局還是不要抱太高期待。
從演員透露的消息可以確定,《三十而已》絕對不會有顧佳原諒許幻山的“雷”,渣男和小三的不倫戀注定不會有好結局。
然,該劇總體量43集,當下離出軌被揭露的劇情仍有一段距離,余下十集內容中還有王漫妮重拾事業、鐘曉芹與前夫破鏡重圓兩個并行主線。
從寫實角度上來看這樣的敘事節奏是有意義的,它能夠讓觀眾從兩人的婚姻看到很多現實的隔閡呈現,從而進行反思規避。
但從追劇角度來看就稍微有些不那么美好了,一方面,出軌線拉的越長觀眾越容易審美疲勞,很容易因為期待打臉爽快的內容而倉促觀劇。
不過,雖然當下的故事節奏不可能讓《三十而已》走虐渣爽劇路線,但顧佳最終沒有原諒渣男已經避開了大“雷”,看她帶著茶廠走向事業巔峰,也是另一種爽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