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放映雖進入尾聲,故事卻仍未結束,對于觀眾來說,還有一部“作品”看點不輸《我和我的祖國》,甚至還給了觀眾更豐富的探索空間,它便是《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幕后紀實片。
(相關資料圖)
它展現了國內優秀電影團隊的工作態度,也是電影最好的“周邊”。
優秀的團隊,同樣離不開嚴謹與勤奮
《前夜》篇章的黃渤,作為這一段故事中最核心的主角,他在管虎導演的高要求下不斷折騰自己。在電影中最燃又讓觀眾擔心的那段爬桿戲份,全部由他親自完成,包括危險的高空作業與不斷重復的百米沖刺。
這些工作對于中年已過老年未至的黃渤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但在幕后紀錄片中可以發現,無論是黃渤本人還是導演管虎,都沒有給予他“百億影帝”的待遇,沒有達到極致效果便是不斷的“保一條”,這是優秀電影人常態。
最讓人意外的是徐崢導演對《奪冠》篇冬冬飾演者韓昊霖的嚴苛。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能清晰感受到小演員韓昊霖的出色演技,被角色的真情流露打動,韓昊霖過于真實的還原了一個懵懂可愛的孩子,也讓人驚嘆未來可期。在紀實片出現之前,很多觀眾將這段精彩表現,歸功于韓昊霖的表演天賦。
所以,拍攝過程中的韓昊霖是一遍遍在上海弄堂奔跑的小男孩,不斷重要的表演顯些耗盡了原本充實的精力。但徐崢雖然心疼卻未放寬自己的追求,韓昊霖雖然疲憊但更為自己影響了拍攝進度而自責。
兩個人對完美的追求與付出,最終才呈現最奪目的冬冬。
由此可見,每一個優秀的故事背后,都有不斷折騰演員的導演與一遍遍重復尋找最佳詮釋方式的演員。那些畫面出現bug仍舊同意使用的導演,那些背下臺詞就覺得自豪的演員,他們與被觀眾認可、被獎項認可,缺少也許只有這份嚴謹與勤奮。
當一些流量藝人因得不到認可而訴苦時,或許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有沒有與這些優秀的藝人一般嚴格要求自己。天賦可能會讓你更快走向觀眾,但最終保留天賦魅力的,還是汗水。
演員的真實與情懷流露,與電影相得益彰
除了優秀團隊給予觀眾的感悟,《我和我的祖國》幕后紀實還滿足了觀眾對演員與及故事制作的好奇心,也呈現出這些演員與電影之間的情懷羈絆。
它用了兩個常用視角:記實與采訪。
記實畫面中,我們看到嫌棄徐崢不給自己海報P圖的吳京,為他執著于要走“小鮮肉”路線的反萌差忍俊不禁。硬漢糙漢子也有一顆“愛美”之心,意外給這段紀實片增添了類似綜藝的搞笑氛圍。
更有“綜藝感”的還有葛優老師,明明是嚴謹地在學習出租車司機的日常工作,沒有刻意搞笑卻又“長”觀眾笑點上。無論是耿直地討論工作流程,還是與乘客互動,都能碰撞出“綜藝”火花來,這段經歷可能也刷新了他的認知。
95后、00后觀眾認識他,大多是通過《我愛我家》的表情包。
受到爭議的《白晝流星》片段,或許從陳凱歌對拍攝過程的嚴謹與鮮明的個人觀點,能夠有不同感受。或許最后一段與航天員互動的戲份不夠嚴謹,整個故事卻都是導演在真實基礎上進行的文藝升華。
工作人員的真實一面,給了紀實片輕松愉快的看點,而每個人的情懷流露也與觀眾達到共鳴。在每一集的幕后采訪,參與人員暢談自己與祖國大事件的記憶,點題又有回憶感。
年輕的陳飛宇、歐豪對08年奧運記憶點最深刻,老大哥吳京與年長的田壯壯難忘女排奪冠,老北京陳凱歌對全城慶祝原子彈的畫面記憶尤新……
每個人的記憶,與電影的選材的大事件相輔相成,并不是碰巧,而是電影捕捉了不同年齡觀眾心中最深刻的家國記憶。正是如此,每個演員在參與過程中除了對藝術的追求還有驕傲與熱血,這份自豪感隔著熒屏傳遞給了觀眾。
這份驕傲,也是電影整體高質量完成的守護神。
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是一部特別的獻禮片,對于參與的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一份特殊勛章,這讓電影幕后紀實片比普通電影的幕后紀實更有質感。同時,電影班底的高度追求與驕傲,也足夠成為其他制作團隊學習的標桿,如果每個團隊都以此為榜樣完成作品,相信我們大熒屏會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