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天樂、劉青云、劉嘉玲領銜主演的電影《明日戰記》上映首日票房破億,兩天突破兩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明日戰記》在首映后話題不斷,不知道是不是觀眾對于這部影片期待值太高,或者是因為劇情這個薄弱點,最終,這部影片只獲得了6.5分的及格分。
(資料圖)
曾經古天樂的一句“我要拍科幻片”為這部電影打下了基礎,籌備十年之久,耗資四億多,《明日戰記》終于在這個夏天與我們見面了。
本以為苦等十年會是一部佳作,沒想到上映后口碑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難道古天樂的“科幻夢”破滅了?難道十年的心血和耗資四億都打水漂了嗎?
劇情是唯一的薄弱點
劇情是一部影片的靈魂所在,每一個劇情對于電影的推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有始有終,才可以把故事講述完整。
在科幻片的發展下,越來越多的影片注重“科幻”,給觀眾帶來觀感上的刺激,但影片的劇情就有了被削弱的跡象。
《明日戰記》這部電影唯一的薄弱點就是劇情,這也是被打及格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事背景被設定在未來世界,地球因為環境污染千瘡百孔,一顆隕石撞擊地球導致很多人類失去生命。
總指揮李升派出軍人泰來及其部隊進行對地球的改造計劃,途中遭遇暴力攻擊,只有泰來和光仔幸存。
軍官譚冰趕緊執行B計劃,鄭重生與臭鼬前往支援他們,與此同時,在小綠的幫助下泰來發現了另一個驚天陰謀。
劇情聽起來還算合格,但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卻是另一個效果,故事主要情節由旁邊講述,結尾勝利幾乎也是一筆帶過。
劇情單一,甚至都沒有把反派的角色塑造完整就已經結束了,看過開頭就已經猜到了故事的結局。
就劇情來講過于薄弱,科幻片放在首位的應該是劇情,其次再是特效,但《明日戰記》的劇情和特效大相徑庭。
特效質感是技術標桿
耗時十年的《明日戰記》,雖然劇情一眼看到底,但在特效方面確實做到了國內這一類型的頂尖,比肩歐美科幻片。
影片時長僅99分鐘,其中,動作戲就占了70分鐘,1700個特效鏡頭,長鏡頭和慢動作的設計感十足。
窮奇和刑天兩個機器人打斗過程動作到位,擊打效果既帥又狠,完全讓我們沉浸在機甲大戰的世界中,值得感嘆的是終于有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機甲設定風格。
大制作的硬科幻電影一直是國產電影的軟肋,很少有人去嘗試,曾經“五毛錢特效”被嘲笑了很久,這一次古天樂成功打破了困局。
前有《流浪地球》打開新世界大門,后有《明日戰記》前赴后繼,特效質感終于站起來了,并且成為了國內科幻片的技術標桿。
演員演技可圈可點
除了特效方面,每一位演員的演技可圈可點,是《明日戰記》的加分項,不嬌柔、不造作,戰能硬剛,暖能走心。
在劇中飾演泰來的是古天樂,他是空戰部隊的主力,全力保護家園的同時,也看到了他的鐵漢柔情。
古天樂和小女孩的戲份中,短短二十秒展現出五種情緒,哭戲極具層次感,觀眾也感受到了他的情感細膩。
在劇中飾演李升的是張家輝,他是總部基地的總指揮,造型極具科技感,雖然人物描寫不多,但也可以從他眼神和表情變化中感受到強大的演技。
劉青云、劉嘉玲、謝君豪、姜皓文等人的演技一直能抗,這一次在劇中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
作為國產電影的突破之作,《明日戰記》不缺的是東方之魂,作為一部高完成度的科幻片,值得大家去感受科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