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佟夢實、肖燕主演的新劇《拜托了八小時》在愛奇藝開播,另一部畢雯珺、張雪迎主演的《墨白》也于近日釋出新片花,從已釋出的片段來看,這兩部都屬輕喜風格的愛情劇。
(資料圖)
喜劇可以提供療愈、解壓功能,愛情的甜蜜也讓人上頭。兩者一疊加,就成了強喜感的愛情劇。這也是中小體量項目中最易出黑馬的類型。
如早期網(wǎng)劇《太子妃升職記》,近兩年的《傳聞中的陳芊芊》《贅婿》等,都是用腰部制作播出了大熱效果。
今年“全員喜劇人”的《蒼蘭訣》《卿卿日常》持續(xù)高熱,喜劇屬性明顯的小成本網(wǎng)劇《念念無明》《東北插班生》也都憑借口碑出圈,由此可見,情感喜劇依然是最容易收到正面反饋的類型劇之一。
仔細觀察今年流行的情感喜劇會發(fā)現(xiàn),隨著社會情緒與口味更迭,今年流行的“喜”與先前情感劇中的“喜”也呈現(xiàn)出明顯不同。無論是制造笑點的方式,還是笑料之下的價值表達,當下情感劇的“喜感”都要比之前流行的更進一步。
以往情感劇中的喜感,大多體現(xiàn)為沙雕風格的無厘頭搞怪。
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利用顏藝、夸張的肢體動作逗笑觀眾。如《皎若云間月》《傳聞中的陳芊芊》女主發(fā)現(xiàn)自己穿越后的滿面驚恐;《傳聞中的陳芊芊》中男主向城主求情時裝哭、女主裝醉嘔吐的夸張神態(tài),都是通過形體演繹實現(xiàn)搞笑。
過往很多沙雕風格的甜寵,還引入了穿越、時空交錯的設定,這種不同時代文化、語言錯位也能帶來喜感。例如《我的巴比倫戀人》中來到21世紀的古巴比倫王子慕容杰倫(鳳小岳 飾),就因為誤解現(xiàn)代的科技與交流方式而鬧出一系列笑話。
《傳聞中的陳芊芊》中,陳芊芊(趙露思 飾)身在古城,談吐間卻總流露出現(xiàn)代式的吐槽。如“你們家守宮砂是日拋的嗎”“都當山匪了怎么還有KPI”。
這些跳出情節(jié)的吐槽頗具無厘頭的“惡搞”意味,給權謀戲份起到了點綴作用,成了助推劇集出圈的“金句”。
不用腦也能看得爽快,是沙雕風甜寵的特點。然而,今年幾部高熱的情感喜劇并未走沙雕路線,反而在創(chuàng)作上提高了讓人發(fā)笑的門檻。
劇集喜感源于故事本身,每一處笑點在提供歡樂的同時,也在展現(xiàn)人設、情感敘事推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對 情愛老梗的趣味翻新。
《蒼蘭訣》中的霸總人設、靈魂互換是愛情片百試不爽的經(jīng)典套路,但《蒼蘭訣》并未止步于老梗的拼湊。不同以往霸總敘事中男性的強勢愛,《蒼蘭訣》中的東方青蒼(王鶴棣 飾)雖是法力蓋世、不通人情的月尊,但在真誠無畏的小蘭花(虞書欣 飾)面前,卻始終占不到上風。
困于同心咒帶來的情緒干擾,威嚴霸道的東方青蒼不僅生活上無法專注,還因小蘭花的作弄在群臣面前出盡洋相。然而,東方青蒼與小蘭花爭論時又常被懟得啞口無言。
正如劇粉辣評,“月尊打架沒輸過,吵架沒贏過。”實力與表現(xiàn)的強烈反差帶來喜感的同時,也增加了人物的豐富度,避免了霸總的臉譜化。
《念念無明》則是將古早網(wǎng)文梗“掉馬甲”運用到極致。
“掉馬甲”設定源于歐美電影《史密斯夫婦》,后在網(wǎng)文中被頻繁使用。不過,在常規(guī)偶像劇語境中,“雙重身份”往往是編劇給男女主制造誤會和虐點的利器。但《念念無明》反向而為,男女主從一開始掩藏身份,到后來知曉真相、解除誤會,整個過程都十分“歡脫”。
《念念無明》沒有刻意搞笑,但夫妻二人礙于秘密身份“口是心非”的表現(xiàn)卻處處充滿喜感。尤其在結尾,司小念(胡丹丹 飾)和晏無明(楊澤 飾)知曉彼此的殺手身份后,兩人嘴中互放狠話,手上刀劍相向,但又擔心傷到對方。最后,兩人發(fā)泄完又迫不及待抱在一起親熱,活靈活現(xiàn)詮釋了“床頭吵架床尾和”。
這部劇將笑點與打戲、親熱戲巧妙融合,還順帶點出夫妻“愛能化解一切”的相處之道。充滿巧思的創(chuàng)作,不僅帶來觀感上的新鮮,還為觀眾提供了反復回味的動力。
這兩部劇的喜感,不同于沙雕甜寵里的直給式,更多是故事豐沛情感飽滿帶來的溫馨和滿足。沙雕風甜寵是喜感先行,搞笑在情節(jié)之上,但 今年愛情喜劇中的“喜”更像是故事外的余溫,是甜蜜和浪漫的產物。
翻新舊梗之外,今年的愛情喜劇第二大亮點是對文本的雕琢。
《卿卿日常》中有不少好笑的臺詞都是對諺語、詩文的挪用。
如李薇(田曦薇 飾)得罪尹崢后在家書中絕望寫下“吾棺可速速歸矣”,李文弼(喻恩泰 飾)不滿女兒做側室時脫口而出“拼盡一身剮也要將新川主拉下馬”,都是角色對日常感受抖機靈式的表達。
《東北插班生》則利用南北方言的特色碰撞出喜感,尤其將東北話運用得粗而不俗。
如男主向外國人傳授英文版東北話時,戲稱“艾瑪”為“哎呀媽”,將“滾犢子”翻譯成“gogogo”,最后用一連串包含“意思”的對話,讓外國友人感受中文同詞多義的博大精深。誰看完都要感慨東北話獨一無二的感染力。
這些生活氣息極強的對白,增強觀眾代入感的同時,也讓角色群像透露出更多可愛之處。
如今,觀眾打開愛情喜劇并非期待純粹的搞笑。正如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麻文琦所說,喜劇表達都依附于時代,任何歷史階段有時代精神代表性的喜劇,都勾連著當時人們的痛苦和不滿。
當下社會原子化加劇,我們越來越難在生活中收獲圓滿的愛情。而愛情喜劇中極具現(xiàn)代倫理、理想化的親密關系,某種程度上能重新喚醒我們對伴侶的向往。而 能治愈人心的“喜”,恰恰來自于我們面對理想關系的情感萌動。
喜劇創(chuàng)作最難模仿和提煉方法論。這注定在愛情劇里,“現(xiàn)實諷刺”和“宿命悲劇”的喜劇內核,要讓位于真誠和浪漫。描摹黑暗很容易,寫至純至善卻很難。如何在不降智、不尬糖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真摯、歡樂的情感,是需要創(chuàng)作者們長久思考的問題。
【文/葵涌】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