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震驚”好萊塢的文章。
68歲的電影人哈維·韋恩斯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至少涉嫌性侵8名女性,被他傷害的人中,不乏一些大明星、世界聞名的模特(好大的瓜)。
那時候,哈維·韋恩斯坦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叫女明星和模特去他的辦公室。
(相關資料圖)
因為哈維·韋恩斯坦當時的地位,很難有明星拒絕,特別是一些小明星,更是不敢拒絕。這些女孩子或恐懼,或者拿了哈維·韋恩斯坦的好處,最終都不了了之。
隨后到了2013年,哈維·韋恩斯坦的事業遭遇滑鐵盧。
無論是電影事業,還是他的時尚事業,都大不如從前,奧斯卡大獎也拿不到了,他在好萊塢的統治地位,也大不如從前。
2017年8名女性站了出來,指控哈維·韋恩斯坦性侵。后來更是上百名女性站了出來,指控哈維·韋恩斯坦性侵了自己。
隨著事件越鬧越大,這些女星的粉絲們也站了出來,發了游行運動聲討哈維·韋恩斯坦,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公開聲討,最后帶著孩子離開了他。
最終,這個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墻倒眾人推。
法庭也對他的行為做出了判決——監禁23年,如今的哈維·韋恩斯坦已經71歲了,沒有意外的話,他的后半生將會在監獄中度過。
今天就來為您介紹聚焦全女性記者團隊調查韋恩斯坦性騷擾系列事件的影片《她說》。
影片由瑪麗亞·施拉德執導,凱瑞·穆里根、佐伊·卡贊主演,將于11月18日在北美上映。
本片講述《紐約時報》的兩位記者通過堅持不懈地進行調查,揭發哈維·韋恩斯坦涉嫌性侵與性騷擾罪行的故事。
《她說》風格類似《聚焦》和《總統班底》,重點不在韋恩斯坦或他的丑聞,而是關于一個由全女性組成的記者團隊,她們頂住訴訟和恐嚇的威脅,堅持不懈地打破了游戲規則的故事。
影片中每一位欲言又止的受害者、每一個或旁觀或參與處理事件的知情人,都展現著不同程度的悲傷陰郁。
有人為自己的遭遇難過、有人為他人的遭遇內疚!
受害者被要求保持緘默、或被協議強制閉嘴、或被權威恐嚇壓迫。
知情人困于道義、權威、事業、自保……長久生活于旁觀荒唐邪惡行徑的環境中。
隨著抽絲剝繭般的調查深入,事件脈絡慢慢變得清晰,女性總是要為太多戰爭奮不顧身。
為生育、為撫養、為社會地位、為自身權益、為性別平等、為長久的男凝風氣……
且不論這股風潮能吹到何時吹往何地、能在男權汪洋中掀起多大的浪花,也不說女權是否已經淪落為一個標簽、一種新的刻板印象。
但它喚醒了眾多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也促成了這世界有機會傾聽更多不同的聲音,始終有人在咬緊牙關試圖破局,在穩固如牢籠的社會法則下契而不舍的追求平權。
我想這是這項運動浪潮退去以后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說回影片,沒有人一開始就愿意相信記者、媒體能將自己遭遇的真相公之于眾,因為法律、警察都不曾約束到這些變態行為。
媒體曝光多數情況下只能將自己推向危險、恐懼的邊緣,并不能對事態改變起什么實質性作用。
所以調查推進的過程擁有可想而知的艱辛。
長久的縱容織就的是一張密不透風的巨網,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是沉默的,而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是受害者又是幫兇。
人人又都在觀望等待那個勇敢的出頭者,都翹首期待著正義的審判到來卻又都龜縮在明哲保身的軀殼之下。
追求真相的路上注定伴隨著無助孤獨絕望恐懼,除了堅持與勇敢,我們別無他法,女性力量在這時顯得無比閃光。
我們總說女性更容易是感性的,也許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珍貴的共情憐憫的能力,才促使她們在探尋真相的路上不卑不亢不迷失方向不畏強權也不懼無望的深淵,更撬動了大量沉默的受害者奮起反抗的決心。
girls help girls在2022的當下聽起來好像有些過時和諷刺,這是我們不可預見也不可控制的,但是在那場席卷全球的性別風暴中,帶給我們不只是感動和希望,還有更多對未來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對自身的思考。
這句話的意義遠不止一句口號,希望今后大眾能更加具備擦亮雙眼的能力、保持希望的信念、奮起反抗的決心、不畏壓迫的勇氣,也更小心維護girls help girls這句話的初心,別讓污名遮住了它的光芒。
看完這個電影真是熱淚盈眶。
最后,感謝勇敢的人們,讓人在不知道視覺為何物的世界里看到了黑暗與光。我不一個勇敢的人,我佩服她們。但我也不是一個懦弱的人,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希望這樣的電影再多些,去讓人思考,去叫醒沉睡的人們。或許我們力量甚微,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但是不做必定是停滯和倒退,歷史的發展都是波折上升的,沿看這條路,不放棄的走下去吧。
M
《她說
》
類型/劇情|129分鐘| 美國|2022年
導演:?瑪麗亞·施拉德
編劇:?麗貝卡·倫科維茨?/?喬迪·坎托爾?
主演:?凱瑞·穆里根?/?佐伊·卡贊?/?派翠西婭·克拉克森
關鍵詞: 她說出好萊塢那些默許的真相 哈維韋恩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