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胖到笑
干飯不如看電影
《三體》的影視化,終于有一部成片完成。?
(資料圖片)
熬過漫長等待,動畫《三體》(B站版)在上周開播,劉慈欣筆下神秘宏大的三體世界走出書頁。
《三體》小說自2006年首次出版以后,關于影視化的呼聲便居高不下。
2015年,劉慈欣憑借《三體》三部曲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亞洲作家,更使“三體”成了火遍全球的頂流IP。
這么多年來,盡管行業(yè)特效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國內也逐漸形成了科幻類型創(chuàng)作的沃土,但“三體”影視化依舊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曾經宣傳地沸沸揚揚的電影版、國劇版、美劇版等,不是突然停擺就是多年難產。
因為和書中天馬行空的想象相比,這不僅考驗的是視聽語言,更考驗創(chuàng)作者對小說內核的理解。
張番番的電影版《三體》已成業(yè)內之謎
第一個吃螃蟹的動畫《三體》,也沒能跳出這個怪圈。
雖然首播破億,但豆瓣7.0分的開畫成績遠不及原著的神作水準(目前評分降為6.9)。
劇情上大刀闊斧的改編即換不來普通觀眾的好評,還得罪了鐵桿書迷;動畫制作上也缺乏誠意,美工特效扛不起大制作的招牌。
今天小萬就來詳細解讀一下,動畫《三體》究竟輸在哪里。
動畫《三體》的故事幾乎直接跳過了原作第一部《地球往事》。對于洋洋灑灑、跨越千萬年的三體宇宙來說,改編時適當的精簡壓縮是必然的。
而且不得不承認,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是三部曲中最優(yōu)秀,最值得影視化的。
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把高潮前的前因后果一筆帶過。《地球往事》是三部曲中大場面“濃度”最低的一部,其背景就設定在當下。
書里沒有眼花繚亂的未來科技,沒有兵荒馬亂的星際征伐,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英雄史詩。但看似波瀾未起的故事其實已經架構起了整個三體宇宙的世界觀:
三體文明是什么,他們因何逃離母星入侵太空,又是在怎樣的機緣下將殖民目標鎖定地球……
動畫《三體》把這些內容壓縮成了片頭的幾行字幕,這已經不僅僅是對一些次要劇情分支的刪改,而是直接砍掉了整個故事的主干。
原著里花了很大篇幅,用臺球試驗、射手與農場主、三體游戲等概念類比,才建立起整部作品的世界觀。
動畫只用短短幾段文字勾勒出三體宇宙的概貌,看起來是簡化了原本深奧難懂的內容,實際卻無形中提高了追番難度。
沒有很好地鋪墊,動畫《三體》開篇以一場細絲肢解巨輪的大戲硬著陸。
這次行動被稱為“古箏計劃”,目標是奪取人類叛徒“地球三體組織”,即ETO,所掌握的三體文明的相關資料。
“古箏計劃”是動畫所留不多的的第一部內容。
ETO所乘的審判日號被高強度納米材料“飛刃”組成的死亡之琴肢解,整個組織幾乎被團滅。“古箏計劃”成功,人類第一次了解到敵人的樣子,兩個文明之間的對壘正式打響。
然而,如此精彩的一戰(zhàn)動畫《三體》也做不到照搬原著。
原著中軍方放棄直接奪船,是出于保護船上三體相關資料的目的。計劃中巨輪被“飛刃”切片的過程,應當是非常絲滑而寂靜。
如果像動畫所呈現(xiàn)的,整艘巨輪陷入沖天大火和爆炸,這和直接暴力拿下又有什么區(qū)別。
這種粗糙的設計看起來很燃很震撼,但經不起推敲,原本激蕩人心的劇情高潮就這樣淪為了充滿bug的賣弄大場面。
僅僅播出的兩集中,諸如此類的魔改還有不少。
丁儀在拉格朗日點主持粒子對撞實驗的劇情,和設定在當下的故事時間線相矛盾——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也遠達不到能把粒子對撞搬入太空的水平。
原著中的科幻想象首先是扎根于人類科技現(xiàn)實的,是在嚴謹還原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的。相比之下,動畫《三體》缺少真實質感,更像一部完全架空的作品。
再比如,第二集中羅輯和刺殺他的ETO上演生死時速,最后甚至動用脫軌的地鐵來趕盡殺絕。
這段的確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但內在同樣缺乏邏輯支撐。首先,此時的ETO剛經歷過“古箏計劃”等一系列清剿,他們有沒有實力搞出這么大動靜都要打一個問號。
其次,設定中羅輯的宇宙社會學研究對三體構成威脅,但如果直接將矛頭對準邏輯,也相當于直接向更多的人類暴露了軟肋。
所以羅輯在成為面壁人之前,針對他的刺殺都被掩蓋成了意外。
像動畫中這么大張旗鼓的搞恐怖襲擊,對于自視甚高,將人類看作低等螻蟻的三體文明來說,實在太降智了。
劇情細節(jié)上的出入至少還能自圓其說,相比之下,動畫《三體》在人物設定上要離譜得多。
羅輯可以是毫無責任感、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但絕不是在課堂上對女學生動手動腳的油膩男;他可以是幽默風趣,及時行樂的浪漫主義者,但絕不是在危險面前出洋相的的搞笑男。
動畫《三體》將近年來大行其道的反英雄人設套在羅輯身上,用現(xiàn)在的拉胯和之后的成長形成反差,凸顯人物弧光。這種臉譜化、程式化的人物塑造無疑拉低了羅輯角色本身的高度。
再說葉文潔,“三體”三部曲的靈魂人物之一,雖然在動畫中只有一場幾分鐘的審訊戲,卻被魔改得更徹底。
悲劇的前半生使她背叛人類,向三體文明暴露了地球坐標。但葉文潔是一個矛盾的理想主義者,相比報復黑暗的人類社會,她更希望借助三體降臨鏟除人性中的惡。
所以她最后將自己研究多年的宇宙社會學的公理和概念傳達給了羅輯,為人類文明留下了一線生機。
動畫版直接刪掉了這一改變人類命運的時刻,簡單粗暴地把葉文潔塑造成了一個冷血反人類的邪惡老巫婆。
如果劇情bug,人物崩壞種種瑕疵,還可以解釋成改編角度不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三體。那么以下要吐槽的就純屬態(tài)度問題,是缺乏誠意,是對原著、粉絲、觀眾的敷衍。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ETO追殺羅輯的橋段,這段和主線關聯(lián)不大的“速度與激情”前后居然長達十分鐘。
雖然緊張刺激的大場面能直觀地感受到經費在燃燒,但想想這是以砍掉更多精彩劇情為代價,就瞬間覺得這車飆得毫無意義,只為了爽而無腦爽。
此外還有更廣為詬病的動畫制作方面的問題:整體建模漏洞百出,人物表情動作僵硬,毛發(fā)衣物材質粗糙,畫面不流暢等等。
當我們還在期待著動畫《三體》能在視聽風格上成為中國版《愛死機》,成為新的國漫標桿時,它卻交出了一份比行業(yè)平均水平還要倒退十年的答卷。
這不能不讓人失望。
《三體》的思想深度和故事體量確實為影視化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也許沒人能拍出完美的《三體》。
但創(chuàng)作者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和誠意,我們至少應該感受到,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一部脫離原著的平庸之作。
關鍵詞: 口碑失望 動畫版三體哪里出問題了